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麟之的《寄伯父元舉》
全文:
我家百笏門,族望甲鄉國。
堂堂六世祖,名在碧落籍。
人曰吾故侯,善政光古昔。
後裔聯簪纓,北原蔭榆柏。
里居百餘年,世出二吉石。
當時叢桂中,鳴珂動城陌。
變故忽相仍,流蕩兵火厄。
一經焚劫餘,故里半荊棘。
奔騰豺虎群,逃避天地窄。
十年湖山游,幸不死鋒鏑。
朝穿雲麓青,夜釣月溪白。
間關度陽九,闔室僅安適。
遽嬰風樹蜚呼天淚橫臆。
坡陁東龍岡,悵望隔窀穸。
故鄉渺歸期,異縣悲久客。
北轅吾未能,遼絕江海隔。
思我伯父賢,一別幾更歷。
寇至獨不去,巍坐空四壁。
高標揖夷齊,九死出焚溺。
居為一鄉望,後學所矜式。
泮水修復初,儒盟首開席。
我獨隨負蓬,孤陋阻規益。
明年秋鴻飛,槐花動行色。
庶遂升堂拜,情話輸悃愊。
詩成喜不寐,興逐飛天翼。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間關
象聲詞。形容宛轉的鳥鳴聲
間關鶯語。——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陽九
(1).古代術數家的學說。其說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歲,內有旱災九年,謂之“陽九”。其餘尚有陰九、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等,陽為旱災,陰為水災。從入元至陽三,常歲四千五百六十年,災歲五十七年,共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之氣終。舉其平均數則每八十年有一災年。《漢書·律曆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陰九;次四百八十,陽九;次七百二十,陰七;次七百二十,陽七;次六百,陰五;次六百,陽五;次四百八十,陰三;次四百八十,陽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與一元終。經歲四千五百六十,災歲五十七。” 宋 洪邁 《容齋續筆·百六陽九》:“史傳稱百六陽九為厄會,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陽九,次曰陰九;又有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皆謂之災歲。大率經歲四千五百六十,而災歲五十七。以數計之,每及八十歲,則值其一。今人但知陽九之厄,雲經歲者,常歲也。”(2)太乙數。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以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七:“此外有所謂太乙數,能知運祚災祥,刀兵水火,陰晴風雨……蓋太乙數中,專考陽九,百六之數。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陽九,奇數也,為陽數之窮。百六,偶數也,為陰數之窮。大抵歲運值之,終有厄會。 洪文敏 公《五筆》中,載陽九、百六之説,與此不同。”
(2).道家稱天厄為陽九,地虧為百六。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大百六。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則有龜負龍擎,文籍其陽九陰六; 共 觸 愚 移,傾缺其天樞地軸。”參閱《靈寶天地運度經》。
(3).指災荒年景和厄運。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會遭陽九,炎光中矇。 世祖 撥亂,爰建時雍。”《舊唐書·代宗紀》:“而猶有 李靈耀 作梗, 田承嗣 負恩,命將出軍,勞師弊賦者,蓋陽九之未泰,豈君道之過歟!” 明 邵璨 《香囊記·問卜》:“中途自傷分鳳友,念他鄉戰骨誰收,奈何薄命遭陽九。” 清 錢謙益 《慈光寺》:“嗚呼!卅年來滄桑逼陽九。”
闔室
全家。《列子·周穆王》:“ 宋 陽里華子 中年病忘……闔室毒之。” 唐 高彥休 《高闕史·秦中子得先人書》:“少年捧書大恐,闔室素服而泣。” 梁啓超 《新民說》二:“家長而不賢,固闔室為餓殍,藉令賢也,而能蔭庇我者幾何。”
安適
安閒舒適
安適的生活
周麟之名句,寄伯父元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