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僧

作者:王立道 朝代:明代

贈僧原文

杖錫去何遲,東林煙雨微。

出山吟更苦,得祿意多違。

鐘鼓侈齋磬,袈裟厭客衣。

自令身得度,僧俗盡皈依。

詩詞問答

問:贈僧的作者是誰?答:王立道
問:贈僧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贈僧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王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立道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杖錫

拄著錫杖。謂僧人出行。錫,錫杖,雲遊僧所持法器。 晉 廬山諸道人 《游石門詩》序:“釋法師以 隆安 四年仲春之月,因詠山水,遂杖錫而游。” 唐 崔顥 《贈懷一上人》詩:“傳燈遍都邑,杖錫游王公。” 明 宋濂 《佛慧圓明廣照無邊普利大禪師塔銘》:“師度不為時所容,與弟子 希昇 杖錫踰 濤江 而東,至 烏傷 之 伏龍山 。” 清 孫枝蔚 《勸酒歌》之一:“正逢老僧杖錫來,見我相勸學參禪。”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閒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傾敗。”參見“ 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煙雨

像煙霧那樣的細雨

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煙雨空ň。——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出山

(1) 到山外去

(2) 舊指隱士出任官職。借指出來主持某種事務或擔任某種職務

多違

(1).多違背,多背謬。《左傳·襄公八年》:“謀之多族,民之多違,事滋無成。”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接皇 漢 之末緒,值王塗之多違。” 劉盼遂 等註:“違:背謬,不正。” 唐 李商隱 《春雨》詩:“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2).謂久別。 唐 王勃 《送盧主簿》詩:“開襟方未已,分袂忽多違。”

鐘鼓

亦作“ 鍾皷 ”。1.鍾和鼓。古代禮樂器。《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國語·晉語五》:“是故伐備鐘鼓,聲其罪也。” 唐 皮日休 《補周禮九夏系文》:“凡樂事,鍾皷以奏《九夏》。”

(2).借指音樂。 宋 范仲淹 《今樂猶古樂賦》:“曷若我鹹臻仁壽,共樂鐘鼓。”

(3).指權貴人家的音樂。代指富貴。《陳書·徐陵傳》:“但山樑飲啄,非有意於籠樊;江海飛浮,本無情於鐘鼓。”

(1).鍾和鼓。古代禮樂器。 漢 賈誼 《新書·數寧》:“使為治,勞知慮,苦身體,乏馳騁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唐 韓愈 《奉和僕射裴相公感恩言志》:“林園窮勝事,鐘鼓樂清時。”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鑾儀衛》:“午門鐘鼓,凡上祀郊廟受朝賀,則鳴鐘鼓以為則。”

(2).鍾和鼓。亦借指音樂。《呂氏春秋·順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視靡曼,耳不聽鐘鼓。” 唐 李涉 《六嘆》詩:“但將鐘鼓悅私愛,肯以犬羊為國羞。”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若敬從上人之命,即止水後,誅求聚斂,廣蓄姬侍,坐於鐘鼓之間,使家敗而身疾,又如之何?”

(3).鍾和鼓。古代擊以報時之器。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詩:“復有樓臺銜暮景,不勞鐘鼓報新晴。”

(4).鍾和鼓。佛教法器。 清 鄭燮 《別梅鑒上人》詩:“雲山有約憐狂客,鐘鼓無情老比邱。”

袈裟

和尚披的法衣,由許多長方形布片拼綴而成

客衣

指客行者的衣著。 唐 祖詠 《泊揚子津》詩:“ 江 火明沙岸,雲帆礙浦橋。夜衣今日薄,寒氣近來饒。” 唐 高適 《使青夷軍入居庸》詩:“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不知邊地別,只訝客衣單。” 宋 晁補之 《村居即事》詩:“十載京塵化客衣,故園榆柳識春歸。” 金 元好問 《望蘇門》詩:“諸父當年此往還,客衣塵土淚斑斑。”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李蘭青詩》:“蒼茫雲水外,帆挾浪花飛。落日在江樹,微寒生客衣。”

得度

(1).合乎法度。《戰國策·魏策二》:“臣聞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計。今王所以告臣者,疏於度而遠於計。”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君子動作有應,從容得度。”

(2).佛教語。謂得以渡過生死之海而進入涅槃境界。《無量壽經》卷下:“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唐 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蕭使君》詩:“宰臣思得度,鷗鳥戀為羣。” 唐 劉禹錫 《唐故衡岳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自是登壇蒞事三十有八載,由我得度者萬有餘人。”

(4).道教語。謂得道、成仙。《太平經》卷四十:“高才有天命者得度,其次或得壽。”

僧俗

僧尼和沒有出家的一般人

皈依

佛教名詞。信仰佛教者的入教儀式。因對佛、法、僧三寶表示歸順依附,故亦稱“三皈依”

始覺浮生無住著,頓今心地欲皈依。——唐· 李須《宿營么禪房聞梵》

詩詞推薦

贈僧原文_贈僧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