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次韻時進叔二十六韻》
全文:
時子河上園,竹間開棟宇。
大兒勝衣冠,小兒豐頰輔。
嫁女與朱公,伏臘可稱舉。
發疏雖蒼浪,齒嚼未齟齬。
雞棲牛羊下,各自有室處。
四牆規摹小,易守若滕莒。
舍前花木深,春物麗觀睹。
舍後曲池蛙,齋堂風月苦。
此豈不足歟,嘆歲不我與。
客宦孤雲耳,未知秦吳楚。
向來千駟公,果媿一丘土。
寧當損軒昂,聊欲效俯傴。
時子聽然笑,吾已悟倉鼠。
少猶守章句,晚實愛農圃。
鵲巢最知風,蟻穴識陰雨。
世網事諳委,醉鄉俗淳古。
坐忘兩家說,肉堅與腸腐。
酒至即使傾,客來敢辭窶。
時邀五柳陶,共過三徑詡。
往在少年場,豪氣壓潁汝。
借令今尚爾,真復難共語。
稍知憐麴櫱,漸解等灉濋。
朋友半山阿,光陰共行旅。
人故義當親,衣故義當補。
飛鳧王令尹,期我向君所。
君為拂眠床,淹留暮城阻。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朱公
即 陶朱公 。 范蠡 的別稱。《史記·貨殖列傳》:“﹝ 范蠡 ﹞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 齊 為 鴟夷子皮 ,之 陶 為 朱公 。” 宋 陸游 《連日大雨門外湖水渺然》詩:“尚鄙 朱公 養魚術,肯為 寧戚 飯牛歌?”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 句踐 命工以寫 朱公 之像,皆由心有感慕,以此寄形,固未嘗執為實事。”
伏臘
亦作“ 伏臈 ”。1.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伏”在夏季伏日,“臘”在農曆十二月。《史記·留侯世家》:“ 留侯 死,並葬黃石,每上冢伏臘,祠 黃石 。”《後漢書·孝明帝紀》:“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為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 唐順之 《皇陵行》:“伏臈烝嘗時不後,清明寒食更澆酒。”
(2).指伏祭和臘祭之日,或泛指節日。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周書·晉盪公護傳》:“每四時伏臘, 高祖 率諸親戚,行家人之禮,稱觴上壽。”《梁書·處士傳·何胤》:“每伏臘放囚還家,依期而返。” 清 錢謙益 《壽何嶧縣序》:“兩從叔翩翩少年,歲時伏臘,與先生輩徵逐讌飲,有承平王孫之樂。”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質資料。 唐 白居易 《江樓早秋》詩:“欲作雲泉計,須營伏臈資。” 宋 蘇舜欽 《答韓持國書》:“此雖與兄弟親戚相遠,而伏臘稍充足,居室稍寬。”《金史·王去非傳》:“督妻孥耕織以給伏臘。”
稱舉
(1).稱譽舉薦。《史記·秦始皇本紀》:“今 高 素小賤,陛下幸稱舉,令在上位,管中事。”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接識》:“論以同體,然後乃悅,於是乎有親愛之情,稱舉之譽。”
(2).稱說列舉。 唐 韓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銘》:“上介尚書左僕射 陸公 長源 ……聞其所為,每稱舉以戒其子。” 元 戴表元 《<齊東野語>序》:“他所稱舉,旁聞曲證,如歸 泰山 之顛而記封邱之壝,過 矍相 之圃而數射夫之序。”
黃庭堅名句,次韻時進叔二十六韻名句
名句推薦
從上行不到處行,取步步登高
釋珍南州《庚辰九日陳崇來訪說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