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台下路,搔首嘆萍蹤

文天祥出廣州第一宿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出廣州第一宿》

全文:
越王台下路,搔首嘆萍蹤
城古都招水,山高易得風。
鼓聲殘雨後,塔影暮林中。
一樣連營火,山同河不同。

文天祥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文天祥越王台下路,搔首嘆萍蹤書法作品欣賞
越王台下路,搔首嘆萍蹤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越王台

(1).在今 浙江 紹興 種山 ,相傳為 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登臨之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吳 既滅 越 ,棲 勾踐 於 會稽 之上,地方千里。 勾踐 得 范蠡 之謀,乃示民以耕桑,延四方之士,作臺於外而館賢士。今 會稽山 有 越王臺 。” 古直 《感事二律》之一:“ 越王臺 上悲歌日,竹石敲殘作楚騷。”

(2).在今 廣東 廣州 越秀山 ,為 漢 時 南越王 趙佗 所築。 唐 韓愈 《送鄭尚書赴南海》詩:“貨通 師子國 ,樂奏 越王臺 。” 清 周亮工 《寄閩南高雲客蔣用弢謝爾將》詩:“作賦久荒 庾信 宅,懷人空上 越王臺 。”

下路

(1).前方;路邊。《韓非子·十過》:“ 韓 使人之 楚 , 楚王 因發車騎陳之下路,謂 韓 使者曰:‘報 韓君 言弊邑之兵今將入境矣。’”《南史·謝靈運傳》:“後 秦 郡府將 宋齊 受使至 塗口 ,行達 桃墟村 ,見有七人下路聚語,疑非常人,還告郡縣,遣兵隨 齊 掩討禽之。” 元 宮大挺 《七里灘》第三折:“見旗幟上月華日精,諕的些居民從速風迸,呈百般的下路潛藏無掩映,不知您,帝王情,是怎生。”

(2).猶言下江,指 長江 下游的地方。《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這番在下路脫了糧食,裝回頭貨回家,正趁著順風行走。”《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他有個妹子,嫁與下路人,住在 前門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宦成 聽見那兩個戴方巾的説的都是些 蕭山縣 的話--下路船上,不論甚么人,彼此都稱為‘客人’。”

(3).路為 宋 、 金 、 元 行政區劃名, 元 定轄區戶數在十萬以下者為下路。《元史·選舉志一》:“﹝ 至元 六年﹞十二月,中書省定學制頒行之,命諸路府官子弟入學,上路二人,下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參見“ 上路 ”。

搔首

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詩·邶風·靜女》:“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唐 高適 《九日酬顏少府》詩:“縱使登高只斷腸,不如獨坐空搔首。” 清 納蘭性德 《霜天曉角》詞:“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 歐陽予倩 《關王廟》:“看起來絕瞭望生機已斷,對蒼天我這裡搔首無言!”

萍蹤

形容行蹤不定,像浮萍般四處漂浮

恨匆匆,萍蹤浪影,風剪了玉芙蓉。——《牡丹亭·鬧殤》

文天祥名句,出廣州第一宿名句

詩詞推薦

  • 陶弼宋代〕老桐休斲為琴瑟,胡部新翻格調清。試聽琵琶採蓮曲,一般弦上數般聲。
  • 訪鄮山周致堯時楊彥常烏性善蔣伯威陳子參軍聯句因次其韻

    張仲深元代〕紅樹風霜重,玄冬氣候深。幽人喜還往,好客足期襟。酒陣圍詩壘,詞鋒逼羽林。江湖千古意,今日友朋心。
  • 挹泉榭

    乾隆清代〕高流引牆外,出峽便如泉。乳竇明知假,珠簾宛看懸。回回縈榭畔,落落歷窗前。一切惟名象,挹斯契幻然。
  • 漁家傲

    秦觀宋代〕江上涼颸情緒燠。片雲消盡明團玉。水色山光相與綠。煙樹簇。移舟旋旁漁燈宿。風外何人吹紫竹。夢中聽是飛鸞
  • 和平叔道傍竹

    梅堯臣宋代〕野田有修竹,叢疏飽於霜。下上乏佳禽,左右雜枯桑。豈無行路子,行路厭榛荒。忽見此翠色,徘徊未能忘。車馬
  • 到義寧自夏至秋不得家書思親謀歸不遂

    曾豐宋代〕散客強名邑大夫,琴堂餘暇北窗孤。燈前夜雨無寧竹,枕上秋風有戰梧。懸望北音思射雁,滿懷東道夢烹鱸。白雲
    越王台下路,搔首嘆萍蹤 詩詞名句
  • 贈從弟楨卿新昏

    伍瑞隆明代〕綺閣銀鉤淨曙暉,仙郎初御紫霞衣。裁成楚峽行雲賦,飛入秦樓跨鳳歸。醉里月明花共倚,風前妝罷玉相輝。從知
  • 籌思亭

    王安石宋代〕昔人何計亦何思,許國憂民適此時。寓興中園為遠趣,託名華榜有新詩。數株碧柳蒼苔地,一丈紅蕖淥水池。坐聽
  • 送宋郎中知鳳翔瘵

    司馬光宋代〕昔解陳倉印,於今二十秋。雙鳧久東上,五馬重西沲。饒騎行關外,壺漿擁道周。民心已化服,條教不更修。
  • 招文士飲

    孟郊唐代〕曹劉花不免死,花誰敢負年華。文士莫辭花,詩人命屬花。退之如放逐,李白自矜誇。萬古忽將似,一朝同嘆嗟。
    越王台下路,搔首嘆萍蹤 詩詞名句
越王台下路,搔首嘆萍蹤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