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姚勉的《贈黃道士思成祈雨感應》
全文:
丁巳孟秋春戊午,不雨三時嗟旱苦。
低田高壠皆黃埃,佳種幾成不入土。
富家倉廩鐵灌鎖,民腹為雷淚為雨。
更遲十日天不問,血肉磨牙總豺虎。
懸官祈禱聊具文,飢聲嗷嗷恬不聞。
山中道士睡不著,鞭龍起電驅風雲。
天瓢點滴翻駿馬,一日甘霖遍天下。
盡將昨夜赤千里,化作今朝青四野。
農家笑語無愁聲,指日可望天太平。
熙朝真主聖且明,漢雨不待宏羊烹。
或言天民天自恤,或夸調燮有新術。
山中道士不言功,飽飯熟睡聽松風。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祈禱
向神祝告求福
具文
(1) 空文;徒具形式而不起實際作用的規章制度
上計簿,具文而已。——《漢書·宣帝紀》
一紙具文
(2) 備文;撰寫文字;文詞具備
直書其事,具文見意。——杜預《左傳序》
嗷嗷
亦作“嗸嗸”。1.哀鳴聲;哀號聲。《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 陸德明 釋文:“嗸,本又作嗷。” 高亨 註:“嗸,同嗷。嗷嗷,雁哀鳴聲。”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 宋 歐陽修 《綠竹堂獨飲》詩:“殘花不共一日看,東風送哭聲嗷嗷。” 清 趙翼 《二麥將收連旬大雨感賦》詩:“米價經年節節高,茅簷待哺正嗷嗷。”《當代》1981年第3期:“老太婆把頭擱在兒子肩頭,突然嗷嗷大哭起來。”
(2).叫呼聲;叫喊聲。《楚辭·九嘆·惜賢》:“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 王逸 註:“嗷嗷,呼聲也。” 管樺 《小英雄雨來》:“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吼叫:‘槍斃的有!槍斃的有!’”
(3).眾口愁怨聲。 漢 賈誼 《過秦論》:“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嗷嗷”。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小人道長,則 檮杌 比肩,頌聲所以不作,怨嗟所以嗷嗷也。”《資治通鑑·晉穆帝昇平元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懷異志。” 胡三省 註:“嗷嗷,眾口愁聲。”
(4).形容眾聲喧雜。《漢書·劉向傳》:“無罪無辜,讒口嗸嗸。” 顏師古 註:“嗸嗸,眾聲也。”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梁啓超 《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並行》:“夫惟萬目睽睽以具瞻政府,萬口嗷嗷以交謫政府,然後政府之職庶克舉矣。”
姚勉名句,贈黃道士思成祈雨感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