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仇遠的《村中語》
全文:
吳儂曾在山村住,聽得村中老人語。
六月祈雨不祈晴,十月祈晴不祈雨。
今年三伏雨水多,官吏祈晴救禾黍。
祈晴得晴雖可喜,農夫車水方勞苦。
汗流如漿面如鐵,但要田乾那畏暑。
黑雲一片來何忙,心怕雨作身願涼。
安得長風為吹散,乍可赤體當秋陽。
東橋西橋日荒荒,南圩北圩水茫茫。
中熟下熟亦足飽,盡勝淮頭爭捕蝗。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三伏
(1) 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十天;然後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後是末伏,十天
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 關漢卿《竇娥冤》
(2) 專指末伏
雨水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2月18、19或20日
官吏
(1) 官員。亦為政府工作人員的總稱
(2) 中國封建時代九品官中的任何一種官職,較低級的官吏由通過中國經典文學考試及格的人來充當
祈晴
因久雨而祈禱天晴。《新唐書·五行志一》:“ 大曆 四年四月,雨,至於九月,閉坊市北門,置土臺,臺上置壇,立黃旛以祈晴。”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仇遠名句,村中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