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司馬光的《光頃為諸生嘗受經於錢丈學賦於張丈今乃叨忝》

全文:
疇昔勝冠日,曾為絳賬生。
九言聞善教,一顧得虛聲
不意叨嚴近,於今接老成。
寧須詩酒賜,侍坐已知榮。

司馬光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九言

(1).九句格言。指 春秋 時 鄭國 子大叔 告誡 趙簡子 的九句話。《左傳·定公四年》:“﹝ 鄭 子大叔 卒。﹞ 晉 趙簡子 為之臨,甚哀,曰:‘ 黃父 之會,夫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禮,無驕能,無復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 唐 杜牧 《歸融冊贈左僕射制》:“ 太叔 九言,服以行之,終身不倦。” 清 錢謙益 《父季兆原任工部司務贈中憲大夫》:“奉九言於 太叔 ,守以終身。”

(2).用以敬稱別人的教誨。 宋 司馬光 《謝張丈置酒賜侍》:“九言聞善教,一顧得虛聲。”

(3).指一句九字的詩體。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鑣並驅。”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三言始於 晉 夏侯湛 ,九言起於 高貴鄉公 。”參閱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卷二三。

聞善

謂聞知善言善行。語本《孟子·盡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 江 河 ,沛然莫之能御也。”《孔子家語·六本》:“聞善必躬行之,然後導之,是夫子之能勞也。” 唐 柳宗元 《送從兄偁罷選歸江淮詩序》:“夫聞善不慕,與聾聵同。”

一顧

(1).一看。 漢 東方朔 《七諫·怨思》:“過故鄉而一顧兮,泣戲欷而霑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每一顧而掩涕,嘆君門之九重,忠怨之辭也。” 唐 劉長卿 《題虎丘寺詩》:“徘徊北樓上,江海窮一顧。” 巴金 《利娜》上篇:“怎樣才能夠使他知道我在這裡千方百計地求他一顧啊!”

(2).《戰國策·燕策二》有經 伯樂 一顧而馬價十倍之說。後以“一顧”喻受人引舉稱揚或提攜知遇。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主簿怨情》詩:“生平一顧重,宿昔千金賤。”《南史·蕭子顯傳》:“一顧之恩,非望而至。” 唐 李益 《將赴朔方早發漢武泉》詩:“問我此何為,平生重一顧。”

(3).謂顧瞻偏重於某一邊。《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之時, 彭王 一顧,與 楚 則 漢 破,與 漢 而 楚 破。”

虛聲

(1).虛名;虛譽。《韓非子·六反》:“布衣循私利而譽之,世主聽虛聲而禮之,禮之所在,利必加焉。”《後漢書·黃瓊傳》:“自頃徵聘之士, 胡元安 、 薛孟嘗 、 朱仲昭 、 顧季鴻 等,其功業皆無所採,是故俗論皆言處士純盜虛聲。” 宋 陳師道 《別黃徐州》詩:“一日虛聲滿天下,十年從事得途窮。” 清 李漁 《風箏誤·遣試》:“若不是他引我進去相見呵,萬一謬採虛聲聘定了,把鸞凰效,兀的不是神仙魑魅同偕老。”

(2).假話;空話。 唐 皇甫湜 《制策一道》:“臣伏見赦令節文,周備纖悉,空文虛聲,溢於視聽,而實功惠未有分寸及於蒼生。” 唐 羅隱 《塞外》詩:“可使御戎無上策,只應憂國是虛聲。”《金史·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傳論》:“異時伐 宋 , 唐州 之役喪師七百,主將 訛論 匿之,而以捷聞。御史 納蘭 糾之, 宣宗 奬御史,而不罪 訛論 ,是君臣相率而為虛聲也。”

(3).虛假的聲勢。 宋 司馬光 《言西邊上殿札子》:“ 諒祚 又數揚虛聲以驚動邊鄙,而將帥之臣率多懦怯,別無才謀以折衝禦侮,只知多聚兵馬以自衛其身。” 明 袁宏道 《送劉都諫左遷遼東苑馬寺簿》詩:“東虜近乘勝,虛聲震京甸。” 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六章第二節:“ 朝鮮 政府親 美 疏 俄 仇 清 惡 日 , 滿清 依 俄國 虛聲援助, 日本 得 美國 實力支持, 中 日 鬥爭愈益緊張。”

(4).空谷間傳出的回聲。 唐 姚崇 《故洛陽城侍宴應制》詩:“川鳧連倒影,巖鳥應虛聲。”

司馬光名句,光頃為諸生嘗受經於錢丈學賦於張丈今乃叨忝名句

詩詞推薦

九言聞善教,一顧得虛聲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