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陳陶的《聖帝擊壤歌四十聲》
全文:
百六承堯緒,艱難土運昌。
太虛橫彗孛,中野斗豺狼。
帝曰更吾嗣,時哉憶聖唐。
英星垂將校,神岳誕忠良。
鍊石醫元氣,屠鰲正昊蒼。
掃原鋪一德,驅祲立三光。
大道重蘇息,真風再發揚。
芟夷逾舊跡,神聖掩前王。
郊酒酣寥廓,鴻恩受渺茫。
地圖龜負出,天誥鳳銜將。
雜貢來山峙,群夷入雁行。
紫泥搜海岱,鴻筆富岩廊。
鷹象敷宸極,寰瀛作瑞坊。
泥丸封八表,金鏡照中央。
構殿基麟趾,開藩表鳳翔。
鑾輿親稼穡,朱幌務蠶桑。
戎羯輸天馬,靈仙侍玉房。
宮儀水蒐甲,門衛綠沈槍。
陶鑄超三古,車書混萬方。
時巡望虞舜,蒐狩法殷湯。
化合謳謠滿,年豐鬼蜮藏。
政源歸牧馬,公法付神羊。
寶鼎無靈應,金甌肯破傷。
封山昭茂績,祠執答嘉祥。
在昔宮闈僭,仍罹羿浞殃。
牝雞何譈訁萬,猘犬漫劻勷。
苗禱三靈怒,桓偷九族亡。
鯨鯢尋掛網,魑魅旋投荒。
松柏霜逾翠,芝蘭露更香。
聖謨流祚遠,仙系發源長。
島嶼征徭薄,漪瀾泛稻涼。
鳧魚饜餐啖,荷薜足衣裳。
寤寐華胥國,嬉遊太素鄉。
鷹鸇飛接翼,忠孝住連牆。
有叟能調鼎,無媒隱釣璜。
乾坤資識量,江海入文章。
野鶴思蓬闕,山麋憶廟堂。
泥沙空淬礪,星斗屢低昂。
歷草何因見,衢尊豈暫忘。
終隨嘉橘賦,霄漢謁羲皇。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陶鑄
燒制瓦器和熔鑄金屬
是其塵埃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莊子·逍遙遊》
三古
(1).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稱。所指時限各別。《漢書·藝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易·繫辭》曰:‘《易》之興,其於中古乎?’然則 伏羲 為上古, 文王 為中古, 孔子 為下古。”《禮記·禮運》“始諸飲食” 唐 孔穎達 疏:“ 伏羲 為上古, 神農 為中古, 五帝 為下古。” 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五:“前人論三古各別者,從所見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從今日觀之,則洪荒太極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 羲 、 農 至 堯 、 舜 ,為上古; 三代 之世,為中古;自 戰國 至於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2).泛指古代。《魏書·律曆志上》:“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 明 楊慎 《評李杜韓柳》:“ 晏元獻 公嘗言……上傳三古,下籠百世,橫行闊視於綴述之塲者, 子厚 一人而已。”
(3).指書體演變過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唐 張懷瓘 《書斷·神品》:“古文可為上古,大篆為中古,小篆為下古。三古謂實,草隸為華;妙極於華者 羲 、 獻 ,精窮於實者 籀 、 斯 。”
車書
(1).《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謂車乘的軌轍相同,書牘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劃一,天下一統。後因以“車書”泛指國家的文物制度。《後漢書·光武帝紀贊》:“金湯失險,車書共道。” 唐 杜甫 《題桃樹》詩:“寡妻羣盜非今日,天下車書已一家。” 清 黃遵憲 《送宍戶璣公使之燕京》詩:“ 唐 宋 時遣使,車書萬里同。”
(2).指推行制度。 宋 李杲卿 《孟邦雄墓誌》:“朝廷得以車書 隴右 ,開拓 巴 蜀 ,皆公之力也。”
萬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態多種多樣
儀態萬方
(3) 種種方法;各個方面
陳陶名句,聖帝擊壤歌四十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