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樂雷發的《次韻李監丞同劉玉淵游七泉》
全文:
世變布如流水,布前哲嗟逝布川。
良牧隆化本,訪古漫叟泉。
念茲名泉意,感彼末俗偏。
淵竇與嵌臼,杖屨聊迴旋。
不識漫叟心,曷誦漫叟篇。
惻念軫蒼氓,溥澤同一天。
蟻聚與羔跪,命義當亦堅。
回邪乃敗德,毋以己欲專。
夸士五鼎辱,穹爵或自鐫。
臨流嘆澆風,薄言傾布船。
浸泉旌吾志,凍泉存舊傳。
潓{左氵右忠}涍汸淔,銘石昭萬年。
無限感發人,黜指敲墨氈。
歲月亦云久,古蹟埋塵煙。
泉根石已泐,泉上樹欲仙。
森戟呵虎士,誰能聽潺湲。
理義著今古,貴賤俱荒阡。
今公七泉游,陵谷尚未遷。
勵俗振古道,茲誦惡曲圓。
劉侯同襟期,賡唱揮彩椽。
漫叟誠有知,騎鯨躍層淵。
彼哉賊君父,圓曲工求權。
厲民恣屠斮,巧宦勤攀緣。
安得激七泉,布作化雨宣。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理義
(1).公理與正義。《孟子·告子上》:“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有人問 袁侍中 曰:‘ 殷仲堪 何如 韓康伯 ?’答曰:‘理義所得,優劣乃復未辨。’” 宋 葉適 《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其學本於師友,成於理義,輕爵祿而重出處,厚名聞而薄利勢。” 明 海瑞 《興革條例·刑屬》:“小民不顧理義當否,以訟輸為深愧。”
(2).指社會道德規範,行事準則。《呂氏春秋·勸學》:“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願,此生於不知理義。” 高誘 註:“不知理義,在君父則不仁不慈,在臣子則不忠不孝。”
(3).專指儒家的經義。《北史·劉芳傳》:“ 芳 音義明辨,疑者皆往詢訪,故時人號為 劉石經 …… 芳 理義精贍,類皆如是。”《文獻通考·經籍九》:“ 公羊 、 穀梁 考事甚疏,然理義卻精,此二人乃是經生,傳得許多説話,往往不曾見國史。” 清 戴震 《題<惠定宇先生授經圖>》:“夫所謂理義,苟可以舍‘經’而空憑胸臆,將人人鑿空得之,奚有於經學之云乎哉?”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貴賤
〈方〉∶不管怎么樣;無論如何;反正
我勸了他半天,貴賤不聽
樂雷發名句,次韻李監丞同劉玉淵游七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