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權德輿的《送崔諭德致政東歸》
全文:
天子坐法宮,詔書下江東。
懿此嘉遁士,蒲車赴丘中。
褐衣入承明,朴略多古風。
直道侍太子,昌言沃宸聰。
岩居四十年,心與鷗鳥同。
一朝受恩澤,自說如池龍。
乞骸歸故山,累疏明深衷。
大君不奪志,命錫忽以崇。
旭旦出國門,輕裝若秋蓬。
家依白雲嶠,手植丹桂叢。
竹齋引寒泉,霞月相玲瓏。
曠然解赤綬,去逐冥冥鴻。
參考注釋
褐衣
(1).粗布衣服。古代貧賤者所穿。《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邯鄲 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後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穅不厭。”《後漢書·王望傳》:“因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給其﹝稟﹞糧,為作褐衣。” 李賢 註:“ 許慎 注《淮南子》曰:‘ 楚 人謂袍為短褐。’” 唐 白居易 《東墟晚歇》詩:“褐衣半故白髮新,人逢知我是何人?”
(2).借指貧賤者。 漢 孔融 《薦禰衡表》:“乞令 衡 以褐衣召見,必無可觀採,臣等受面欺之罪!”《新唐書·隱逸傳·陸龜蒙》:“彼聖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
承明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寢曰左右之路寢,謂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後者也。”
(2).即 承明廬 。《漢書·翼奉傳》:“ 未央宮 又無 高門 、 武臺 、 麒麟 、 鳳皇 、 白*虎 、 玉堂 、 金華 之殿,獨有 前殿 、 曲臺 、 漸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陽尹荊州》詩:“驂駕乘駟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詞:“想夜半 承明 ,留教視草,卻遣籌邊。”參見“ 承明廬 ”。
朴略
質樸鄙野。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語難曉,訓釋方通。” 前蜀 貫休 《經曠禪師院》詩:“真貌枯槁言朴略,衲衣爛黑燒岳痕。”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建都》:“ 秦 漢 之時, 關中 風氣會聚,田野開闢,人物殷盛; 吳 楚 方脫蠻夷之號,風氣朴略。”
質樸鄙野;質樸簡約。《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 伏羲 鱗身, 女蝸 蛇軀,鴻荒朴略,厥狀睢盱。” 張載 註:“朴,質也。略,野略也。” 唐 柳宗元 《為文武百官請復尊號表》:“質而不華,則朴略而固。”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八:“﹝ 党進 ﹞忽仰面瞻聖容,厲聲曰:‘臣聞上古其風朴略,願官家好將息。’”
古風
(1) 古人之風。指質樸淳古的習尚、氣度和文風,也指質樸的生活作風
這個山村的人衣冠簡樸,古風猶存
(2) 詩體名。即古詩、古體詩
權德輿名句,送崔諭德致政東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