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令的《答友人》
全文:
幽蘭生深林,不佩亦自臭。
天馬苟伏皂。
駑足日加驟。
蘭生喻人學,不為仕乃究。
馬伏侔自怠,一失遂永後。
以今曷為言,念子不可逗。
前我初識子,愛其肌骨秀。
又觀所為詩,往往擅高右。
迨熟相與言,低俯如有就。
我樂成美者,遽以古詩叩。
上言高雄張,中雜富貴斗。
且將起其貧,固欲激其懋。
尚謂非重遊,猶恐信不厚。
揮汗謝為書,戴雨去自奏。
予始喜此詩,若獲弦逐殼。
如何答我詩,遽此與前謬。
我始得則謝,實若答雉嗅。
大凡欲有為,當決如蝠狖。
苟進又安退,何自鼠穴首。
吾見人自荒,未有耕不收。
設或堅決為,加以勤自副。
石將為溜穿,曲亦因累揉。
大可入聖域,中能踐賢囿。
借使不及然,猶足聞見富。
中吾不可止,在我固無疚。
己迷不自復,懼子遂著陋。
聽之無予違,斯言將不又。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之無
(1).之字與無字。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金 元好問 《贈利州侯神童》詩:“極知之無不足訝,更恐洛誦難為功。”
(2).借指簡單易識之字。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應諧·乍解張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識之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術》:“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醫何必多識字乎?但行之耳。’”
王令名句,答友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