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趙善慶的《【雙調】雁兒落過德勝今》
全文:
天竺寺。
檀古道場,水月白衣相。
真珠般若林,多寶如來藏。
梵相四天王,唐塑八金剛。
佛隱松間塔,僧推雲外窗。
虛堂,法鼓驚天上;長廊,遊人惹御香。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梵相
(1).佛菩薩等清淨莊嚴之相。《全唐詩》卷八五一載 吳越 僧《武肅王有旨石橋設齋會進一詩》之四:“羅漢攀枝呈梵相,巖僧倚樹現真形。”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天下寺立觀音像,蓋本於 唐文宗 好嗜蛤蜊。一日,御饌中有擘不開者,帝以為異。因焚香祝之,乃開。即見菩薩形,梵相具足。” 元 吳萊 《夕泛海東尋梅岑山觀音大士洞》詩之三:“天香固遙聞,梵相俄一瞥。”
(2).泛指佛像。 元 柳貫 《三月十日觀南安趙使君所藏書畫古器物》詩:“庭光古佛出梵相,滿月在水蓮生趺。”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精塑佛像》:“﹝ 劉元 ﹞又從 阿尼哥 國公學西天梵相,神思妙合,遂為絶藝。”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中》:“中供大佛三座。旁列梵相,或衣雲衲,倚竹杖,橫梵書貝帙;或抱膝聳肩,狀若鬼王。”
四天王
佛經稱 帝釋 的外將,分別居於 須彌山 四埵,各護一方,因亦稱護世四天王。東方 持國天王 (名 多羅吒 ),身白色,持琵琶;南方 增長天王 (名 毗瑠璃 ),身青色,執寶劍;西方 廣目天王 ( 名毗留博叉 ),身紅色,執羂索;北方 多聞天王 ( 名毗沙門 ),身綠色,執寶叉。舊時寺廟山門兩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猙獰,又稱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參閱《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諸天會名》、《經律異相》卷一《四天王》。
金剛
(1) 鑽石的略稱
(2) 美國三十年代拍攝一部怪獸電影,其主角是巨大的猩猩,叫金剛
(3) 比喻身材巨大、孔武有力的人
(4) 〈方〉∶某些昆蟲(如蒼蠅)的蛹
(5) 佛教指佛的侍從力士,手執金剛杵(古印度兵器)
趙善慶名句,【雙調】雁兒落過德勝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