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章甫的《送鄉人宗旨上坐》
全文:
久客不忘歸,相逢喜鄉曲。
杖藜時過門,軟語伴幽獨。
翩翩別我去,芒鞋踏清秋。
二浙富山水,令人懷昔游。
我今齒髮衰,聞道不加進。
羨君方妙齡,六翮宜自振。
末法日頹弊,叢林魔說多。
願君擇師友,金玉須琢磨。
他時重逢迎,洗耳聽高論。
豈惟慰相思,亦以警老鈍。
參考注釋
妙齡
妙年,多指女子的青春時期
六翮
(1).謂鳥類雙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鳥的兩翼。《戰國策·楚策四》:“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 宋 蘇軾 《與胡祠部游法華山》詩:“君猶鸞鶴偶飄墮,六翮如雲豈長鎩。” 明 劉基 《戲為雪雞篇寄詹同文》詩:“雪鶴排雲舒六翮,長鳴遠逐 浮丘伯 。”
(2).指鳥。 唐 高適 《別董大》詩之二:“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 京洛 十餘年。” 宋 陸游 《臨別成都帳飲萬里橋贈譚德稱》詩:“今年一戰馘餘子,風送六翮凌青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六翮飛身,爭投棲於樹杪;五花畫舫,盡返棹於湖邊。”
自振
(1).自己振作起來。 唐 司空圖 《送草書僧歸越》:“洎天下將亂,則雖吾里,其風亦變,果傖荒之流民亦多矣。儻或未化,亦其益孤,不能自振。” 宋 曾鞏 《進太祖皇帝總敘》:“蓋 唐 之敝,自 天寶 以後,紀綱寖壞,不能自振,以至於失天下。”
(2).自救;自給。《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後漢書·桓帝紀》:“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稟穀如科。”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妾孤窮羸弱,不能自振。”
章甫名句,送鄉人宗旨上坐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