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鎡的《石首春魚梅魚三物形狀如一而大小不同爾因賦》
全文:
遐陬編戶居海濱,不但生涯仰蝦蟹。
煮鹽成雪雪成堆,清曝群魚趨市賣。
其間石首最得名,隨潮百萬鼙鼓聲。
長艫巨艑斗截取,急逐風便來王城。
頭中有物從何得,精衛含冤口拋石,此魚腹小不容舟,只把石吞那患迮。
錯將轉上泥丸宮,又疑當年潄石翁。
臨流快嚥透入腦,化作鱗鬣金巃嵷。
子孫詵詵仍亹亹,曰春曰梅俱可喜。
醉鄉貪衒風味高,失身盤膾杯羹里。
先生趁晴攜酒觴,柳色正似鵝兒黃。
與渠豈暇考族譜,便結保社南湖傍。
軟炊玉飯乘燕艇,撐對柴門亂花徑。
並呼三子伴漁童,食肉諸公自時政。
參考注釋
化作
(1).化育生成。《莊子·天道》:“萬物化作,萌區有狀,盛衰之殺,變化之流也。”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自拜上帝之後,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2).變成。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廬陵 有木客鳥,大如鵲,千百為羣,不與眾鳥相厠。俗雲是古之木客花化作。”《西遊記》第十五回:“卻才是 金頭揭諦 請了菩薩來,把那澗里龍化作我們的白馬。” 魯迅 《野草·雪》:“寒夜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
鱗鬣
(1).指龍的鱗片和鬣毛。 清 王士禛 《龍門閣》詩:“鱗鬣中怒張,風雨晝晦昧。”亦指魚的鱗片和背鰭。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鱗語·黃雀魚》:“海人譟而驚之,化者十五,鱗鬣不開者不全化矣。” 清 李元 《蠕范·物候》:“鱖……形扁而腹圓,大口大目,細鱗有斑彩,其斑雄明雌暗,皆有鬐鬣,鱗鬣皆圓,黃質黑章。”
(2).代稱龍。 宋 歐陽修 《和出省》:“共向丹墀侍臨選,莫驚鱗鬣化風雷。”
(3).代稱魚。 五代 齊己 《池上感興》詩:“碧底紅鱗鬣,澄邊白羽翰。”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藝語·諸家畫品》:“有 官*能 者, 香山 千戶小旗,生有巧思,欲與 林良 抗衡,所畫鱗鬣亦精絶。”
(4).代稱松樹。鱗喻松樹皮,鬣喻松針。 明 吳承恩 《畫松》詩:“鱗鬣如有聲,飢蛟對相語。”
巃嵷
亦作“巄嵷”。見“ 巃嵸 ”。
張鎡名句,石首春魚梅魚三物形狀如一而大小不同爾因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