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貫休的《行路難》
全文:
君不見山高海深人不測,古往今來轉青碧。
淺近輕浮莫與交,地卑只解生荊棘。
誰道黃金如糞土,張耳陳餘斷訊息。
行路難,行路難,君自看。
不會當時作天地,剛有多般愚與智。
到頭還用真宰心,何如上下皆清氣。
大道冥冥不知處,那堪頓得羲和轡。
義不義兮仁不仁,擬學長生更容易。
負心為壚復為火,緣木求魚應且止。
君不見燒金鍊石古帝王,鬼火熒熒白楊里。
君不見道傍廢井生古木,本是驕奢貴人屋。
幾度美人照影來,素綆銀瓶濯纖玉。
雲飛雨散今如此,繡闥雕甍作荒谷。
沸渭笙歌君莫夸,不應常是西家哭。
休說遺編行者幾,至竟終須合天理。
敗他成此亦何功,蘇張終作多言鬼。
行路難,行路難,不在羊腸里。
九有茫茫共堯日,浪死虛生亦非一。
清淨玄音竟不聞,花眼酒腸暗如漆。
或偶因片言隻字登第光二親,又不能獻可替否航要津。
口譚羲軒與周孔,履行不及屠沽人。
行路難,行路難,日暮途遠空悲嘆。
君不見道傍樹有寄生枝,青青鬱郁同榮衰。
無情之物尚如此,為人不及還堪悲。
父歸墳兮未朝夕,已分黃金爭田宅。
高堂老母頭似霜,心作數支淚常滴。
我聞忽如負芒刺,不獨為君空嘆息。
古人尺布猶可縫,潯陽義犬令人憶。
寄言世上為人子,孝義團圓莫如此。
若如此,不遄死兮更何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遺編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舊唐書·章懷太子賢傳》:“往聖遺編,鹹窮壼奧。” 宋 蘇轍 《寄題蒲傳正學士閬中藏書閣》詩:“更把遺編觀得失,君家舊物豈須猜。” 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遺編軼正雅,曠代殊徽音。” 清 杜濬 《詠史得謝皋》:“所以 晞髮翁 ,遺編燦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盧照鄰 《樂府雜詩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諸侯;中使驅車,訪遺編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籟集>序》:“頃余有志於先朝文獻,欲勒為一書,所至輒訪求遺編,頗畧具。”
(3).釋卷;放下書籍。 明 袁宏道 《送葉使君還朝序》:“雖紛龐業雜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遺編。”
行者
(1) 出行的人
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2) (1)∶佛教語。即“頭陀”。行腳乞食的苦行僧人;又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雜役尚未剃髮的出家者 (2)∶泛指修行佛道之人 (3)∶《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別名
至竟
(1).直到最終。《後漢書·樊英傳論》:“及徵 樊英 、 楊厚 ,朝廷若待神明,至竟無它異。”
(2).副詞。猶究竟。 唐 杜牧 《題桃花夫人廟》詩:“至竟 息 忘緣底事?可憐 金谷 墮樓人!” 唐 羅隱 《錢塘江潮》詩:“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赬鯉問 陽侯 。” 清 錢謙益 《陸宣公墓道行》:“人生忠佞看到頭,至竟 延齡 在何許!”
須合
應當,應該。 宋 范仲淹 《奏議尹洙轉官》:“如須合進擢,即今將入夏,邊上無事,且乞召 尹洙 赴闕,令條奏邊事,觀其陳述可采,即與改職。” 宋 曾鞏 《申中書乞不看詳會要狀》:“某若依限修進,不惟須合考求首尾,參詳得失,仍更並須檢尋文字,照據其間,恐合更有更改損益。”
天理
(1) 自然法則;天道,天然的組織結構
依乎天理。——《莊子·養生主》
(2) 宋代的理學家認為封建倫*理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把它叫做“天理”
(3) 道義
(4) 天性
貫休名句,行路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