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程申叔來備言近況因與之飲》
全文:
程子過我廬,挽首發悲嘆。
前年遭兵火,故業委塗炭。
鄉邦更疫癘,骨肉盡離散。
不覺兩春度,夢中度昏旦。
昔仰茶園給,到此復牽絆。
山荒不可摘,舊引莫反汗。
掛官名籍在,催期有虛案。
出江既無力,安得便離岸。
東奔又西走,蹤跡甚鼠竄。
我今語程子,不消苦疑難。
為生固艱苦,得利亦浩瀚。
逢時縱艱險,當作順境看。
今夜月色朗,誰將眼界換。
呼酒聯吟句,失笑兩醉漢。
棹舟過槃塘,身世入汗漫。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春度
猶春去。 南朝 梁 蕭子顯 《春閨思》詩:“春度人不歸,望花盡成葉。” 唐 王勃 《春思賦》:“傷紫陌之春度,惜青樓之望遠。” 唐 賀知章 《採蓮曲》:“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採芰荷。”
中度
(1).合乎標準、法度。《禮記·王制》:“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淮南子·主術訓》:“犯法者,雖賢必誅;中度者,雖不肖必無罪。”《四遊記·果老騎驢應*召》:“言詞清雅,禮數中度。”
(2).引申為恰到好處。 唐 陳鴻 《長恨歌傳》:“鬢髮膩理,纖濃中度。”《宋史·歐陽修傳》:“為文天才自然,豐約中度。”
昏旦
(1).黃昏和清晨。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夫自天觀象,昏旦之刻未分;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 李善 注引《五經要義》:“日入後,漏三刻為昏;日出前,漏三刻為明。” 唐 岑參 《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詩:“深林迷*昏旦,棧道凌空虛。”
(2).從黃昏到天明的時光。亦泛指時光。 唐 李紳 《南梁行》:“芻狗無由學聖賢,空持感激終昏旦。” 明 湯式 《一枝花·送車文卿》套曲:“安樂窩隨緣度昏旦,伴幾個知交撒頑,尋一會漁樵調侃。”
(3).謂晨昏短促。形容時間短暫。 唐 杜甫 《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詩:“痛彼道邊人,形骸改昏旦。” 清 顧炎武 《意有未盡再賦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幾席羹牆尚宛然。”
(4).猶混蛋。詈詞。不明事理的人。 沙汀 《代理縣長》:“本來地方就很苦寒--你們看這個昏旦!”
董嗣杲名句,程申叔來備言近況因與之飲名句
名句推薦
稻田水淺魚能幾,莫被泥沙汙雪衣
趙希崱《白鷺》
詩詞推薦
![不覺兩春度,夢中度昏旦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