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肉消來還感泣,爭教漢鼎不三分

鄭獬讀蜀志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鄭獬的《讀蜀志》

全文:
曹公屈指當時輩,天下英雄數使君。
髀肉消來還感泣,爭教漢鼎不三分

鄭獬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肉消

謂消瘦。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王魁傳》:“或謂心臟有熱,勸服治心經諸冷藥,積久為寒中洞泄,氣脫肉消,飲食不前而死。”

來還

歸來;回來。《史記·陳杞世家》:“﹝ 楚莊王 ﹞已誅 徵舒 ( 夏徵舒 ),因縣 陳 而有之,羣臣畢賀。 申叔時 使於 齊 來還,獨不賀。” 唐 元稹 《酬樂天待漏入閣見贈》詩:“謫仙名籍在,何不重來還?”《宋史·樂志十一》:“南溟浮天,旁通百蠻,風檣迅疾,琛舶來還。”

感泣

感動得下淚。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及覩皇太子儀表班行,既退,無不相賀,至有感泣者。”《水滸傳》第一○七回:“ 盧俊義 慰撫勸勞,就令 武順 鎮守城池,因此賊將皆感泣,傾心露膽,棄邪歸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鎮南關起義清方檔案》:“回思七晝夜血戰,令人感泣。”

爭教

怎教。 唐 白居易 《遣懷》詩:“遂使四時都似電,爭教兩鬢不成霜!” 金 元好問 《雪谷早行圖》詩之一:“雪擁雲橫下筆難,爭教萬景入荒寒?”《三國演義》第三四回:“髀肉復生猶感嘆,爭教寰宇不三分?” 清 納蘭性德 《好事近》詞:“爭教清淚不成冰?好處便輕別。”

漢鼎

漢 代的鼎。為國之重器。亦用以指 漢 代社稷。 唐 司空圖 《雜題》詩之一:“若使只憑三傑力,猶應 漢 鼎一毫輕。” 清 沉曰霖 《晉人麈·詩話·關侯祠聯》:“獨乩筆一聯云:風裊餘煙悲 漢 鼎,花開三月憶桃園。”

三分

(1).謂一分為三。《左傳·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孫華 《涿州懷古》詩:“三分 巴蜀 功成後,魂魄猶應戀故都。”

(2).指 三國 史話。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賣《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盤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話,不肯全拋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們是不肯隨便放過的,況又有三分酒遮了臉。”

十份中的三份。《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七兮” 唐 孔穎達 疏:“此梅雖落,其實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鄭獬名句,讀蜀志名句

詩詞推薦

  • 戲作花卿歌

    杜甫唐代〕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用如快鶻風火生,見賊唯多身始輕。綿州副使著柘黃,我卿掃除即日平。子章
  • 送張仲容赴杭州孫公辟

    王安石宋代〕萬里相夸漆與丹,笑歌長在綺紈間。彩船春戲城邊水,畫燭秋尋寺外山。憶我屢隨遊客入,喜君今赴辟書還。遙知
    髀肉消來還感泣,爭教漢鼎不三分 詩詞名句
  • 韓康公坐上侍兒求書扇上二首

    蘇軾宋代〕一一窗扉面水開,更於何處覓蓬萊。天香滿袖人知否,曾到旃檀小殿來。
  • 過鳳林關(戊戌)

    胡安國宋代〕馬首西南二十年,每經關左重留連。殷勤拂石臨流水,邂逅憑欄倚暮煙。千古物情吟不盡,四時風景畫難傳。何人
  • 聞蟬·其二

    余繼登明代〕午夜枝頭時飲露,斜陽葉底慣吟風。兒童最愛聲清切,愁殺悲秋白髮翁。
  • 長汀煙雨

    釋智愚宋代〕漪漪遠水漾明邊,沙鷺風晴刷羽翰。借使輞川收拾得,江湖莫作畫圖看。
  • 偈頌一百四十一首

    釋師範宋代〕上元正月半,無油不點燈。誰人知此意,有月上危層。
    髀肉消來還感泣,爭教漢鼎不三分 詩詞名句
  • 次韻洪尉

    方岳宋代〕平生坐狷狹,無與同襟期。寧論馬得喪,但問蛙公私。其初或取憎,其究還見思。不思亦何傷,此癖終難移。
  • 好事近

    曹勛宋代〕花動兩山春,綠繞翠圍時節。雨漲曉來湖面,際天光清徹。移尊蘭棹壓深波,歌吹與塵絕。應向斷雲濃淡,見湖山
    髀肉消來還感泣,爭教漢鼎不三分 詩詞名句
  • 遣興

    葉太叔明代〕嘆息到殘年,千般非似前。山頹生客笑,壁立老妻憐。不賣書堪讀,難交友盡捐。能辭兒女累,萬一穩宵眠。
髀肉消來還感泣,爭教漢鼎不三分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