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張九齡的《敘懷二首》
全文:
弱歲讀群史,抗跡追古人。
被褐有懷玉,佩印從負薪。
志合豈兄弟,道行無賤貧。
孤根亦何賴,感激此為鄰。
晚節從卑秩,岐路良非一。
既聞持兩端,復見挾三術。
木瓜誠有報,玉楮論無實。
已矣直躬者,平生壯圖失。
去去勿重陳,歸來茹芝朮。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持兩端
謂猶豫不決或懷有二心。 漢 陸賈 《新語·懷慮》:「持兩端者,不可以定威。」《史記·鄭世家》:「 晉 聞 楚 之伐 鄭 ,發兵救 鄭 。其來持兩端,故遲,比至, 楚 兵已去。」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上以 第巴 始終反覆,持兩端,乃追還其使。」
三術
(1).三條途徑;三種方法或策略。(1)指兼併別國之三術。《荀子·議兵》:「凡兼人者有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謂滅國三術。《穀梁傳·宣公十五年》:「滅國有三術:中國謹日,卑國月,夷狄不日。」 范寧 註:「卑國謂附庸之屬。 襄 六年傳曰:中國日,卑國月,夷狄時,此謂三術。」(3)指人主治國三術。《管子·任法》:「故主有三術。夫愛人不私賞也,惡人不私罰也,置儀設法以度量斷者,上主也。愛人而私賞之,惡人而私罰之,倍大臣,離左右,專以其心斷者,中主也。臣有所愛而為私賞之,有所惡而為私罰之,倍其公法,損其正心,專聽其大臣者,危主也。」(4)指帝道、王道、霸道。《文選·班固〈答賓戲〉》:「 商鞅 挾三術以鑽 孝公 , 李斯 奮時務而要 始皇 。」 李周翰 註:「三術,謂帝道、王道、霸道。」一說,指王道、霸道、富國強兵之道。《漢書·敘傳上》:「 商鞅 挾三術以鑽 孝公 。」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王、霸、富國強兵為三術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國強兵,三也。」(5)謂行仁義之三道。《列子·說符》:「昔有昆弟三人,游 齊 魯 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我身名並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於儒。」(6)進忠言之三術。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進忠言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
(2).三種特長。《梁書·王瞻傳》:「 高祖 每稱 瞻 有三術:射、棊、酒也。」
張九齡名句,敘懷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