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依韻和春日偶書》
全文:
瓮面春醅壓嫩藍,盤中鵝{上炙下肉}亦肥甘。
正宜醉夢輕為蝶,苦怕酬詩密似蠶。
病起羊公方隱几,歸來陶令只乘籃。
河堤古木欣欣暗,野水新秧拍拍渰。
已向官資隨分足,莫將忠憤等閒談。
況於世上諸般厭,不作人間一例貪。
陋巷自知當退縮,擁門誰解更趨參。
高低趣向難為合,冷暖情懷固飽諳。
勉意妻兒猶苟祿,強顏冠冕未抽簪。
唯公恩遇留連久,頻對樽罍也負慚。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妻兒
(1).妻和兒女。《後漢書·獨行傳·範式》:“乃營護 平子 妻兒,身自送喪於 臨湘 。” 唐 白居易 《偶作寄朗之》詩:“歡娛接賓客,飽暖及妻兒。”《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急忙心生一計,分咐妻兒取些湯水,把兩個人都遣開了。”
(2).指妻。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五三出:“它是你妻兒怎拋棄?” 元 無名氏 《小孫屠》戲文第八出:“自今一家要和氣,改日與你娶房妻兒。”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四折:“誰著你戲弄人家妻兒,迤逗人家婆娘!”
苟祿
指官吏無功而受俸祿。 金 王若虛 《門山縣吏隱堂記》:“吏隱之説,始於誰乎? 首陽 為拙, 柱下 為工,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舉為美談,而屍位苟祿者遂因以藉口。” 明 宋濂 《遁耕軒記》:“受民之傭而無功以報之,則為苟祿。” 清 朱琦 《感事》詩:“忠義乃在民,苟祿亦可恥。”
冠冕
(1) 古代皇冠或官員的帽子
(2) 比喻受人擁戴或出人頭地
冠冕之盛,當時莫與比焉。——《北史·寇洛等傳論》
冠冕堂皇
抽簪
謂棄官引退。古時作官的人須束髮整冠,用簪連冠於發,故稱引退為“抽簪”。《文選·沉約<應詔樂游苑餞呂僧珍詩>》:“將陪告成禮,待此未抽簪。” 李善 注引 鍾會 《遺榮賦》:“散髮抽簪,永縱一壑。” 唐 李深 《游爛柯山》詩:“真興得津梁,抽簪永游衍。” 宋 樂史 《廣卓異記·御製送詩並序》:“遺榮期入道,辭老競抽簪。” 清 曹寅 《半軒至真州舟次即事》詩之二:“終須霖雨去,未老慎抽簪。”
梅堯臣名句,依韻和春日偶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