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何須栗棘蓬,煅煉已成丹九轉

釋紹曇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紹曇的《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全文:
跨弄蹄驢,住疏壁院,千古遺風今再見。
吞吐何須栗棘蓬,煅煉已成丹九轉
傾出瓶壺,寒光閃電,扶危妙在通權變。

釋紹曇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吞吐

(1) 吞入吐出,比喻大量進出

這個港口一年可吞吐三千萬噸貨物

(2) 形容言語文章條理不清,意思含糊

吞吐其詞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煅煉

(1).謂冶煉;鑄造。 元 張憲 《北庭宣元傑西番刀歌》:“金神起持水火齊,煅煉陰陽結精鋭。”

(2).燒熬。《朱子語類》卷一○七:“但恐如草藥煅煉得無性了,救不得病耳!”

(3).修煉,磨鍊;燒煉。 元 岳伯川 《鐵拐李》第四折:“終不脫腥羶臭穢,煅煉就地水火風。”《紅樓夢》第一回:“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

(4).琢磨詩文,以臻精美。 宋 陸游 《歲暮遣興》詩:“新詩煅煉功何似,問著衰翁自不知。”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一》:“至於辭語刻琢精麗,殆煅煉而成者歟。” 明 唐寅 《<作詩三法>序》:“為句之法,在模寫,在剪裁……煅煉之,欲如製藥必極其精。”

(5).謂以逼供等高壓手段,陷人於罪。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林復》:“ 復 乃挺身白尹,乞任其事。訖就煅煉成罪,當流海外,因寓客舶以往。” 清 惲敬 《上陳笠帆按察書》:“其時當事者,或以煅煉之法行其調停,或以調停之法行其煅煉。”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香雲》:“公子羞且怒,執 喬 送太守,謂某以妖術惑人,煅煉成獄, 喬 居犴狴。”

成丹

已煉成的仙丹。《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帝內傳》:“後三年,吾必欲賜以成丹半劑,石象散一具。”

九轉

(1).九次提煉。道教謂丹的煉製有一至九轉之別,而以九轉為貴。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轉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元 無名氏 《貨郎擔》第四折:“恰便似九轉飛芒, 老君 煉丹。”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九:“蓋仙人以萬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轉成此渥丹耳。”

(2).指九轉丹或其煉製秘訣。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尋玉塵於萬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屍可度,九轉難傳。” 宋 蘇轍 《唐修撰義問輓詞》之一:“九轉今猶在,參同豈妄傳。”《鏡花緣》第六回:“此草生於開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轉之妙,洵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當於從三品。《南史·劉亨之傳》:“ 亨之 出為 南郡 太守,帝謂尚書令 何敬容 曰:‘ 荊州 長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轉。’”《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勛:十有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十一轉為柱國,比從二品;十轉為上護軍,比正三品;九轉為護軍,比從三品。”

(4).九次遷官。《宋史·王安石傳》:“ 慈聖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謂帝曰:‘ 安石 亂天下。’帝亦疑之,遂罷為 觀文殿 大學士知 江寧府 ,自禮部侍郎超九轉為吏部尚書。”按 宋 制,禮部侍郎須九次轉官始至吏部尚書。 王安石 由禮部侍郎逕轉吏部尚書,故云“超九轉”。參閱《宋史·職官志九》。

(5).反覆誦讀。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載習兵書,九轉能成誦。”

(6).反覆翻轉。《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時,心中就有千思萬慮,腸回九轉。”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四回:“ 元洪 數月以來,躊躇再四,受功憂亂,五內交縈,迴腸九轉,憂心百結。”

釋紹曇名句,偈頌一百一十七首名句

詩詞推薦

吞吐何須栗棘蓬,煅煉已成丹九轉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