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袁燮的《與范總乾》
全文:
賢士未達時,懷寶混塵境。
得志行所為,澤*民效伊尹。
常深納溝念,疾苦勤訪問。
所期培殖豐,肯詫裁決敏。
所以龔黃輩,仁聲達幽隱。
是時民氣樂,魚躍快於牣。
高躅欲追攀,是心先戒謹。
日憐老鈍資,不敢污蘭省。
朅來楚江邊,宣布寬大令。
牧養乃其職,此事無窮盡。
孳孳撫凋瘵,凜凜憂饑饉。
今歲雨意慳,齋心罄三請。
甘澤幸滂沱,良田稍膏潤。
雜*種亦復熟,窮閭庶安枕。
亭平富詞學,春華灼下品。
貽我喜雨篇,仁心極矜軫。
源流自介庵,句法深以穩。
擾擾淫哇中,聞此古歌詠。
我無為霖手,丹闕何由覲。
兀坐喔君詩,字字堪企敬。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丹闕
(1).赤色的宮闕。 唐太宗 《秋月即目》詩:“爽氣浮丹闕,秋光澹紫宮。”《敦煌曲子詞·獻忠心》:“朝聖明主,望丹闕,步步淚,滿衣襟。”
(2).借指皇帝所居的宮廷。 明 呂大器 《晚至閬州》詩:“一葉 嘉陵 下,冰心對緑漪。豈無丹闕戀,終抱白雲思。”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袁燮名句,與范總乾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