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謝枋得的《謝麪》
全文:
豐年自古說來牟,四月麥熟勝秋收。
天廚送食不待求,有麪餺飥吾何憂。
安得化身為兒童,戲沙作麪可報答。
授記或為阿育王,請鑄八萬四千塔。
參考注釋
授記
佛教語。梵語的意譯。謂佛對菩薩或發心修行的人給予將來證果、成佛的預記。《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其五百比丘,次第當作佛,同號曰‘普明’,轉次而授記。” 唐 岑勛 《西京千佛寺多寶佛塔感應碑》:“知精一之行,雖先天而不違;純如之心,當後佛之授記。” 宋 洪邁 《夷堅丙志·壽昌縣君》:“ 月上女 以辨才聞道,如來授記,轉女身為男。”
阿育王
梵語。或譯作 阿輸迦 。意為 無憂王 。為古 印度 名王 旃陀羅笈多 之孫, 賓頭沙羅 之子,初奉婆羅門教,後皈依佛教,崇佛教為國教。頒布許多以佛教治國的敕令,刻在山岩或石柱上,並派人到國外傳教,對以後佛教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阿育王 壞七塔,作八萬四千塔,最初作大塔,在城南二里餘…… 阿育王 於此作 泥梨城 。” 范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公元前三世紀中,有 阿育王 信奉佛教,供養僧徒。”
八萬四千
本為佛教表示事物眾多的數字,後用以形容極多。《法華經·寶塔品》:“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説。” 宋 陸游 《醉歌》:“八萬四千顛倒想,與君同付醉眠中。”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須要九流三教皆通,八萬四千傍門盡曉。” 清 魏源 《天台石樑雨後觀瀑歌》:“惟有 天台 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樑,如人側臥一肱張。力能撐開八萬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銀河霜。”
謝枋得名句,謝麪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