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司馬光的《聞景仁遷居計昌為詩寄之》
全文:
天衢名利場,塵泥繼朝昏。
況茲辭榮久,厭苦車馬喧。
慨然忽高舉,翩若黃秸翻。
朝賣西城宅,暮理南行轅。
回首豈無懷,眷眷望國門。
想像解裝初,完美未可論。
縱橫置老屋,缺肅周短垣。
臧獲念去故,炊爨假罌盆。
幼椎喜就新,階庭走諸孫。
幸有克家子,生事不日溫。
計昌昔名都,於今亦雄藩。
先賢雖已遠,風跡凜猶存。
況復多巨公,分義素所敦。
丞相辭黃閣,學士乘朱轓。
青雲同禁省,白首會山樊。
潩水湛寒光,盡眼清心魂。
華堂臨曲渚,畫舫承芳樽。
高談金石諧,逸筆風雨奔。
得朋誠多歡,孤陋未可諼。
時當惠好音,獨樂慰荒園。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巨公
(1).皇帝的別稱。《史記·孝武本紀》:“羣臣有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已忽不見。” 司馬貞 索隱:“《漢書音義》曰:巨公謂 武帝 。”《通雅·稱謂》:“至尊亦稱巨公、崖公。”
(2).大師;大人物。 唐 李賀 《高軒過》詩:“雲是 東京 才子,文章巨公。”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 紹興 末巨公丁丑生者數人。” 郭沫若 《訪翠亨村》詩:“華堂輪奐無都鄙,帝政推翻有巨公。”
分義
(1).謂遵守名分,為所宜為。《荀子·強國》:“禮樂則修,分義則明,舉錯則時,愛利則形。如是,百姓貴之如帝,高之如天。” 楊倞 註:“分,謂上下有分;義,謂各得其宜。” 唐 元稹 《胡證授定遠將軍制》:“爾等率其屬部,分義甚明,皆吾勞臣。” 明 張居正 《考滿辭免恩命疏》:“伏望皇上,俯鑒愚誠,收回成命,俾臣得安分義,勉效馳驅。”
(2).情分;情義。《北齊書·司馬子如傳》:“ 子如 少機警,有口辯,好交遊豪傑,與 高祖 相結託,分義甚深。”《北史·楊愔傳》:“撫養孤幼,慈旨溫顏,鹹出仁厚。重分義,輕貨財,前後賜與,多散之親族。” 宋 司馬光 《又謝龐參政啟》:“道同志合,出處如壹,分義之美,近古所希。” 元 無名氏 《契約文字》第四折:“他是個老人家多背悔,大人須有才智,外人行白打了猶當罪,可不俺關親人絶分義。”
司馬光名句,聞景仁遷居計昌為詩寄之名句
名句推薦
高天不礙四山青,野色蒼茫草木平
李先嘉《東莊即事》客棹蒼茫外,只園紫翠間
趙汝衡《題龍君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