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陸龜蒙的《奉酬襲美苦雨見寄》
全文:
松篁交加午陰黑,別是江南煙靄國。
頑雲猛雨更相欺,聲似虓號色如墨。
茅茨裛爛檐生衣,夜夜化為螢火飛。
螢飛漸多屋漸薄,一注愁霖當面落。
愁霖愁霖爾何錯,滅頂於余奚所作。
既不能賦似陳思王,又不能詩似謝康樂。
昔年嘗過杜子美,亦得高歌破印紙。
慣曾掀攪大筆多,為我才情也如此。
高揖愁霖詞未已,披文忽自皮夫子。
哀弦怨柱合為吟,忄宅我窮棲蓬藋里。
初悲濕翼何由起,末欲箋天叩天耳。
其如玉女正投壺,笑電霏霏作天喜。
我本曾無一棱田,平生嘯傲空漁船。
有時赤腳弄明月,踏破五湖光底天。
去歲王師東下急,輸兵粟盡民相泣。
伊予不戰不耕人,敢怨烝黎無糝粒。
不然受性圓如規,千姿萬態分毫釐。
唾壺虎子盡能執,舐痔折枝無所辭。
有頭強方心強直,撐拄頹風不量力。
自愛垂名野史中,寧論抱困荒城側。
唯君浩嘆非庸人,分衣輟飲來相親。
橫眠木榻忘華薦,對食露葵輕八珍。
欲窮玄,鳳未白。
欲懷仙,鯨尚隔。
不如驅入醉鄉中,只恐醉鄉田地窄。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箋天
行文以祭告上天。 唐 陸龜蒙 《奉酬苦雨見寄》詩:“初悲溼翼何由起,末欲牋天叩天耳。” 宋 陸游 《冬晴日得閒遊偶作》詩:“牋天有事君知否,山乞柴荊到死閒。” 宋 劉克莊 《洞仙歌·和居厚弟韻》詞:“古來稀七十,添許多年,贏得牋天致君事。”
天耳
(1).佛教謂色*界諸天人之耳,能聞六道眾生之言語及一切聲響。《俱舍論記》第二七:“天眼、天耳,是所依根。”
(2).謂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明 李贄 《追述潘見泉先生往會因由付其兒參將》:“惜哉猶有酸氣,則以一種道學之習漸塞其天耳,然時時露出本色,則以其天者全也。”
陸龜蒙名句,奉酬襲美苦雨見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