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小品老耽伽,高屋帽檐持論古

蘇籀秋興一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籀的《秋興一首》

全文:
進賢嘩玉青雲侶,十二陽秋閟城府。
飛鳴眾里何少多,根墢道旁誠李苦。
肅然注仰耋浮圖,珍重誰家木居士。
袖章陳列有倫敘,終更右移聊改步。
貝多小品老耽伽,高屋帽檐持論古
丹青簡素寫真行,茗醖鯗腒頻草具。
俸清不足賑貧交,雨潦涉旬魚躍釜。
時書檄尾文昌台,月曳敝裾槐棘府。
昔賢浩歌金馬門,或亦簞瓢松菊主。
空空自笑兩端竭,志願不應惟阿堵。
初平兄弟羝眠所,山下逍遙返民畝。
大道安知利與勞,唐彬何人高此舉。

蘇籀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貝多

(1).梵語的音譯。意為樹葉。古 印度 常以多羅樹葉寫經。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樹。《佛說自誓三昧經》:“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為證;詣貝多樹,汝復為證。”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貝多,出 摩伽陁國 ,長六七丈,經冬不凋。此樹有三種:一者多羅娑力叉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羅多梨。並書其葉,部闍一色取其皮書之。貝多是梵語, 漢 翻為葉。貝多婆力叉者, 漢 言葉樹也。 西域 經書,用此三種皮葉,若能保護,亦得五六百年。” 清 閻爾梅 《遂初園詩》:“東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園 種貝多。”亦譯作“貝多羅”。 清 吳偉業 《送張玉甲憲長之官邛雅》詩之三:“欲問辟支諸佛土,貝多羅樹即關頭。” 清 陳維崧 《賀新郎·中元感懷》詞:“亟倩蘭陀張浄饌,拋作貝多羅子,早勘破人間生死。”

(2).借指佛經。 唐 張鼎 《僧舍小池》詩:“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清 顧景星 《<楝亭集>序》:“貝多、金碧、象數、藝術,無所不窺。”

(3).傳說中的國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周成王 元年, 貝多國 人獻舞萑, 周公 命返之。”

小品

某種類似或使人聯想到短論的東西,特別是在對某事提出詳盡的分析、解釋或評論性意見

高屋

頂部高起的帽子。 唐 陸龜蒙 《幽居有白菊一叢因而成詠呈知己》“ 梁王 高屋好欹來”自註:“ 梁 朝有白紗高屋帽。” 宋 蘇軾 《椰子冠》詩:“規模簡古人爭看,簪導輕安髮不知。更著短簷高屋帽, 東坡 何事不違時。” 王文誥 輯註:“ 李廌 《師友談記》:士大夫近年倣 東坡 桶高簷短帽,名曰子瞻樣。”參見“ 高屋 ”。

持論

把自己的主張發表出來;立論

仲舒通五經,能持論,善屬文。——《漢書·儒林傳》

持論*公允

持論有據

蘇籀名句,秋興一首名句

詩詞推薦

貝多小品老耽伽,高屋帽檐持論古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