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謝枋得的《謝劉純父惠木綿布》
全文:
嘉樹種木綿,天何厚八閩。
厥土不宜桑,蠶事殊艱辛。
木綿收千株,八口不憂貧。
江東易此種,亦可致富殷。
奈何來瘴癘,或者畏蒼旻。
吾知饒信間,蠶月如岐邠。
兒童皆衣帛,豈但奉老親。
婦女賤羅綺,賣絲買金銀。
角齒不兼與,天道期平均。
所以木綿值利,不畀江東人。
避秦衣木葉,矧肯羞懸鶉。
天下有元德,孔融願卜鄰。
綈袍望不及,共裘志自仁,物意皆可珍。
潔白如雪積,麗密過綿純。
羔縫不足貴,狐腋難擬倫。
絺纊皆作貢,此物不薦陳。
豈非神禹意,隱匿遺小民。
詩多草木名,箋疏欲諄諄。
國家無楚越,欲識固無因。
剪裁為大裘,窮冬勝三春。
拜嘉重感激,觸物尤酸辛。
吁嗟彼寒谷,鄒律今不神。
三宮坐穹廬,雨雪或十旬。
安得遺此惠,飛到君王身。
塞上寒墮指,挾纊誰為溫。
人各賜兩端,費銀二萬斤。
大軍四十萬,談笑卻胡塵。
感君道義交,何異骨肉親。
可與知者道,眾人笑且嗔。
玉案未能報,瓊琚情則真。
春秋二百年,幣交幾君臣。
季札有贈限,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避秦
(1).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雲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後以“避秦”指避世隱居。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 夏陽 適 晉 ,得 隨會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 ,與 毛公 而俱隱。” 唐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 ,尋幽數日不逢人。”
(2).指躲避強*暴或戰亂。《元人小令集·梧葉兒·天台洞》:“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 秦 。”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 秦 乃其實意。”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乃若 安南 亡於 法 , 朝鮮 並於 日 ,其墐戶無天,避 秦 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者發指。”
(3).簏名。
木葉
樹葉。《楚辭·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 洞庭 波兮木葉下。”《晉書·儒林傳·董景道》:“ 永平 中,知天下將亂,隱於 商洛山 ,衣木葉,食樹果。” 唐 駱賓王 《冒雨尋菊序》:“泛蘭英於戶牖,座接雞談;下木葉於中池,廚烹野雁。” 元 薩都剌 《芙蓉曲》:“鯉魚吹浪 江 波白,霜落 洞庭 飛木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水蠶》:“吾鄉山蠶食椒、椿、檞、柘諸木葉而成繭。” 徐遲 《“不過,好日子哪天有?”》一:“這自己的房子,處在一個山坡上,入夜以後,淹沒在墨綠的木葉中。”
懸鶉
鵪鶉毛斑尾禿,似披敝衣,因以“懸鶉”比喻衣服破爛。 唐 白行簡 《李娃傳》:“被布裘,裘有百結,濫縷如懸鶉。” 清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花深時伏雉,釜冷尚懸鶉。” 清 譚嗣同 《仁學》一:“各遂其生,各均其利,杼軸繁而懸鶉之衣絶,工作盛而仰屋之嘆消。”參見“ 懸鶉百結 ”。
謝枋得名句,謝劉純父惠木綿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