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元稹的《大雲寺二十韻》
全文:
地勝花宜台殿,山晴離垢氛。
現身千佛國,護世四王軍。
碧耀高樓花,赬飛半壁文。
鶴林縈古道,雁塔沒歸雲。
幡影中天颺,鐘聲下界聞。
攀蘿極峰頂,游目到江濆。
馴鴿閒依綴,調猿靜守群。
虎行風捷獵,龍睡氣氛氳。
獲稻禪衣卷,燒畬劫火焚。
新英蜂采掇,荒草象耕耘。
缽付靈童洗,香教善女熏。
果枝低罯罯,花雨澤雰雰。
示化維摩疾,降魔力士勛。
聽經神變見,說偈鳥紛紜。
上境光猶在,深谿暗不分。
竹籠煙欲暝,松花日餘曛。
真諦成知別,迷心尚有雲。
多生沉五蘊,宿習樂三墳。
諭鹿車雖設,如花緒正棼。
且將平等義,還奉聖明君。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鶴林
(1).佛教語。指佛入滅之處。佛於娑羅雙樹間入滅時,林色變白,如白鶴之群棲,故稱。 南朝 齊 王融 《法門頌啟》:“ 鹿苑 金輪,弘汲引以濟俗;鶴林雙樹,顯究竟以開氓。” 唐 盧照鄰 《益州長史胡樹禮為亡女造畫贊》:“花寶參差,眺鶴林其非遠;仙雲肸蠁,登 鷲巖 其可望。”參閱《大般涅槃經》。
(2).僧寺周圍的樹林。 唐 元稹 《大雲寺二十韻》:“鶴林縈古道,雁塔沒歸雲。” 元 王逢 《故南台侍御史周公輓辭》:“鵠林臥麟岡,山脈萃芝秀。”
(3).佛寺。 唐 王景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無因鑾蹕暇,俱舞鶴林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雜記》:“ 嘏 嘗家於 浙 西,有美姬, 嘏 甚溺惑。洎計諧,以其母所阻,遂不攜去。會中元,為鶴林之游, 浙 帥窺之,遂為其人奄有。”
古道
(1) 傳統的正道。今通稱不趨附流俗,守正不阿為古道
夫重懷古道,枕籍詩書,危不能安,亂不能治,郵里逐雞難,亦無黨也。——漢· 桓寬《鹽鐵論·殊路》
(2) 古樸
古道熱腸
忠厚古道
(3) 古舊的路徑
踏上石子鋪的古道
樂遊原上清秋節, 鹹陽古道音塵絕。—— 唐· 李白《憶秦娥》
雁塔
(1).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有比丘經行,忽見羣雁飛翔,戲言曰:‘今日眾僧中食不充,摩訶薩埵宜知是時。’言聲未絶,一雁退飛,當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見已,具白眾僧,聞者悲感,鹹相謂曰:‘ 如來 設法,導誘隨機,我等守愚,遵行漸教……此雁垂誡,誠為明導,宜旌厚德,傳記終古。’於是建窣堵波,式昭遺烈,以彼死雁,瘞其下焉。”後因指佛塔。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銀龕佛影,遙承雁塔之花。”一本作“鴈塔”。 唐 元稹 《大雲寺二十韻》:“鶴林縈古道,雁塔沒歸雲。”一本作“鴈塔”。 明 楊珽 《龍膏記·成隙》:“聽寶磬聲傳九衢,看雁塔影掛清溪。”
(2).塔名。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南 慈恩寺 中,亦稱 大雁塔 。系 唐高宗 為追薦其母而建。今為七層。 唐 代新進士常題名於此。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雁塔》:“塔乃 鹹陽 慈恩寺 西浮圖院也。沙門 玄奘 先起五層。 永徽 中, 武后 與王公捨錢重加營造,至七層,四周有纏腰。 唐 新進士同榜,題名塔上,有行次之列。 唐 韋 、 杜 、 裴 、 柳 之家,兄弟同登,亦有雁行之列。故名‘雁塔’。”後常用為中式高舉之典實。 金 郭宣道 《送同舍張耀卿補掾中台》詩:“關心 雁塔 功名晚,試手烏臺歲月忙。” 明 楊珽 《龍膏記·脫難》:“登紫閣題名 雁塔 ,從今後新風月緊趁逐,舊相思都畢罷。” 清 趙翼 《贈三元錢湘舲》詩:“設令國家更有別科目,不知又領幾次 雁塔 名。”參見“ 大雁塔 ”、“ 雁塔題名 ”。
歸雲
猶行雲。《漢書·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晉 潘岳 《西征賦》:“吐清風之飂戾,納歸雲之鬱蓊。” 宋 柳永 《少年游》詞:“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元稹名句,大雲寺二十韻名句
名句推薦
水涸梁未成,火覿道猶茀。
何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