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清河望明陵各題句·其一·長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唐宗明祖弗相殊,唐則失弦明有需。

事僨率多咎齊泰,禍根應識始三吾。

遷京違議辭江國,卜鼎深謀近帝都。

宏制仿成奉天殿,終於無用若為乎。

詩詞問答

問:《過清河望明陵各題句·其一·長陵》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二

2. 建文聽信齊泰黃子澄之言削藩鎮以致召禍燕兵已次高資港方為割地之說實屬迂闊論者多右方孝孺而歸罪於齊泰黃子澄余以為僨事之咎三人皆不能辭而其禍本則在太祖聽信劉三吾之言耳

參考注釋

率多

大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貢舉》:“ 楊綰 為禮部侍郎,奏舉人不先德行,率多浮薄。” 宋 王讜 《唐語林·文學》:“ 虔 ( 鄭虔 )所焚藳,既無別本,復更纂録,率多遺忘。” 清 施閏章 《重刻<何大復詩集>序》:“風雅遞變,義歸正始,率多清明廣大,一唱三嘆之遺音焉。”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以成事驗之,通人率多無行。”

齊泰

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超隆平於 殷 周 ,踵 羲皇 而齊泰。” 晉 陸機 《七徵》:“盪流風於壅俗,給天民乎齊泰。”

禍根

禍事的根源,也指引起禍事的人或事物

剷除禍根

三吾

唐 元結 有 浯溪 、 吾亭 、 峿台 ,合稱三吾。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三:“ 元次山 ( 元結 )結屋 浯溪 之上,有三吾焉。因水而吾之,則曰 浯溪 ;因屋而吾之,則曰 吾亭 ;因石而吾之,則曰 峿臺 ,蓋取吾所獨有之意。” 宋 楊萬里 《和蕭判官東夫韻寄之》:“歸路新詩合千首,幾時乘興更三吾。”原註:“ 浯溪 、 吾亭 、 峿臺 , 永 人謂之三吾。”

遷京

猶遷都。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遷京之始,宮闕未就, 高祖 住在 金墉城 。” 清 魏源 《題<包慎伯文集>》詩之一:“ 陳亮 上書氣縱橫,開擴萬古請遷京。”

江國

(1).河流多的地區。多指 江 南。 唐 李白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秀句滿江國,高才掞天庭。” 宋 梅堯臣 《送賢良田太丞通判江寧》詩:“對策 漢 庭後,拜官江國來。” 清 周亮工 《雪苑不寐》詩:“江國書難寄,中原寇未平。”

(2).古國名。在今 河南省 息縣 西。 漢 劉向 《新序·善謀上》:“ 齊桓公 時, 江國 、 黃國 小國也;在 江 淮 之間,近 楚 。”

卜鼎

九鼎是古代傳國重器,政權的象徵。擇定置放九鼎之所在,即意味定都於其地。後即沿用為定都之稱。《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國家粗定, 高宗 卜鼎 臨安 ,改元 紹興 。”

深謀

深遠周密的謀劃。《國語·晉語一》:“讒言益起, 狐突 杜門不出。君子曰:‘善深謀也。’”《史記·貨殖列傳》:“由此觀之,賢人深謀於廊廟,論議朝廷,守信死節隱居巖穴之士設為名高者安歸乎?”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上》:“古之所謂善深謀,居乎親戚輔佐之位,則納君於道,否則繼之以死。” 清 朱錫 《幽夢續影》:“有深謀者不輕言,有奇勇者不輕斗。”

帝都

帝王所居的城。也叫“帝京”

奉天

奉行天命。《書·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作宮邑於 下洛 之陽,名相官曰尹。作《濩樂》,制質禮以奉天。”

終於

(1) 表示下文是最終出現的情況

改革終於開始了

(2) 畢竟

他終於是人,缺點是難免的

無用

(1) 不適用的

無用而傲慢自大的文職人員

(2) 沒有價值或意義的;沒有用處或效果的

在字母表中無用的字母

若為

(1).怎樣;怎樣的。《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天子若來,居士若為相對?” 唐 蕭意 《長門失寵》詩:“不知金屋裡,更貯若為人?” 宋 蘇軾 《和沉立之留別詩》之二:“試問別來秋幾許,春江萬斛若為量?”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詞:“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寧調元 《燕京雜詩》:“弦管 燕京 三月天,風沙撲面若為憐?”

(2).怎堪。 唐 王維 《送楊少府貶郴州》詩:“明到 衡山 與 洞庭 ,若為秋月聽猿聲?”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唐 白居易 《重到華陽觀舊居》詩:“若為重入 華陽觀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隔谷歌一》:“食糧乏盡若為活?救我來!救我來!”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書事》詩:“耳邊情話少,笑口若為開?”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邊柳》詩:“若為絲不斷,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詩:“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詩詞推薦

過清河望明陵各題句·其一·長陵原文_過清河望明陵各題句·其一·長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