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古詞二首(一作諷古)》
全文:
軒後初冠冕,前旒為蔽明。
安知從復道,然後見人情。
簿領乃俗士,清談信古風。
吾觀蘇令綽,朱墨一何工。
參考注釋
軒後
即 黃帝 軒轅氏 。 唐 魏徵 《奉和正日臨朝應詔》:“百靈侍 軒後 ,萬國會 塗山 。” 宋 王禹偁 《園陵犬賦》:“ 秦皇 採藥,島中之士未廻; 軒後 鍊丹,湖上之龍已去。” 清 朱彝尊 《御試省耕詩二十韻》:“吉日 宣王 禱,空同 軒後 齋。”
初冠
古代男子年屆二十歲,始行冠禮。見《禮記·內則》。後因以“初冠”稱成年男子。 北魏 高允 《詠貞婦彭城劉氏》詩之四:“率我初冠,眷彼弱笄。” 唐 韓愈 《馬君墓誌》:“始余初冠,應進士貢在京師。”
前旒
(1).古代帝王冕冠前沿垂懸的玉串。《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道以數年之業則*民疾,疾則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 唐 柳宗元 《界圍岩水簾》詩:“忽如朝 玉皇 ,天冕垂前旒。” 宋 曾鞏 《洪範傳》:“人之於視聽,有能察於閭巷之間,米鹽之細,而不知蔽於堂阼之上、治亂之幾者,用其聰明於小且近,故不能無蔽於大且遠也。古之人知其如此,故前旒蔽明,黈纊塞聰。”
(2).指代帝王。 宋 蘇舜欽 《哭師魯》詩:“予才入冊府,俄作中都囚。飛章立辨雪,危言動前旒。”
蔽明
(1).隱匿賢能和良善。《國語·齊語》:“於子之鄉,有居處好學,慈孝於父母;聰慧質仁,發聞於鄉里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明。”《鶡冠子·王鈇》:“善者不顯,命曰蔽明;見惡而隱,命曰下比。”
(2).遮掩眼光。《孔子家語·入官》:“古者聖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紘紞充耳,所以掩聰也。”
劉禹錫名句,古詞二首(一作諷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