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隋代江總的《宛轉歌》
全文:
七夕天河白露明。
八月濤水秋風驚。
樓中恆聞哀響曲。
塘上復有辛苦行。
不解何意悲秋氣。
直置無秋悲自生。
不怨前階促織鳴。
偏愁別路搗衣聲。
別燕差池自有返。
離蟬寂寞詎含情。
雲聚懷情四望台。
月冷相思九重觀。
欲題芍藥詩不成。
來采芙蓉花已散。
金樽送曲韓娥起。
玉柱調弦楚妃嘆。
翠眉結恨不復開。
寶鬢迎秋度前亂。
湘妃拭淚灑貞筠。
筴藥浣衣何處人。
步步香飛金薄履。
盈盈扇掩珊瑚唇。
已言採桑期陌上。
復能解佩就江濱。
競入華堂要花枕。
爭開羽帳奉華茵。
不惜獨眠前下釣。
欲許便作後來薪。
後來瞑瞑同玉床。
可憐顏色無比方。
誰能巧笑特窺井。
乍取新聲學繞樑。
宿處留嬌墮黃珥。
鏡前含笑弄明璫。
菤葹摘心心不盡。
茱萸折葉葉更芳。
已聞能歌洞簫賦。
詎是故愛邯鄲倡。
參考注釋
玉柱
(1).石柱的美稱。 唐 杜甫 《朝享太廟賦》:“升降之際,見玉柱生芝。” 宋 王仲旉 《南都賦》:“金鋪絢日,玉柱凌煙。” 明 李夢陽 《秋懷》詩:“雕闌玉柱留天女,錦石秋花隱御舟。”
(2).玉制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箏等弦樂器。《文選·江淹<別賦>》:“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霑軾。” 李善 註:“琴有柱,以玉為之。” 唐 楊巨源 《雪中聽箏》詩:“玉柱泠泠對寒雪,清商怨徵聲何切。” 南唐 馮延巳 《蝶戀花》詞:“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燕子雙飛去。” 清 汪懋麟 《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韻》:“朱弦調玉柱,鐵撥轉檀槽。”
(3).指額上隆起的筋肉。《隋書·高祖記上》:“額上有玉柱入頂,目光外射。”
(4).筷子的美稱。 南朝 梁 庾肩吾 《長安有狹斜行》:“三子俱來宴,玉柱擊清甌。”
(5).指修道者死後鼻腔分泌物。據說這是成道的徵象。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鼻竅中兩行玉柱,頭直上萬道金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祖》:“更數日而往,則玉柱下垂,坐化已久。”《醒世姻緣傳》第二一回:“進去看他一看,只見他兩條玉柱拄在膝上,不知從幾時圓寂去了。”
(6).中指的別稱。
(7).山藥的別名。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四:“道人 沉天休 嘗言:‘頃年採藥其中,見一藤引蔓甚遠,而葉亦特大,疑其非也,乃共掘之,大如柱,長數尺,蓋亦山藥也,大莖可享半月,戲目為玉柱。其後玉柱之名稍著……鬻山藥者,利其易售,皆冒玉柱之名。’”
(8).饅頭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飲食·饅頭》:“《匯苑詳註》:玉柱、灌漿,皆饅頭之別稱也。”
調弦
彈奏弦樂器。 南朝 宋 鮑照 《學古》詩:“調絃俱起舞,為我唱梁塵。” 唐 顧況 《李供奉彈箜篌歌》:“大指調絃中指撥,腕頭花落舞衣裂。”
楚妃嘆
樂府吟嘆曲之一。 晉 石崇 作辭。內容詠嘆 春秋 時 楚莊王 賢妃 樊姬 諫 莊王 狩獵及進賢事。所詠之事見 漢 劉向 《列女傳·楚莊樊姬》。參閱《初學記》卷十六引 晉 石崇 《〈楚妃嘆〉序》、《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四·吟嘆曲》。
江總名句,宛轉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