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籀的《僑居一首》
全文:
匆匆五十化,已往固莫及。
祠官閴中隱,歉歲屍糝粒。
毀方非瓦合,知白無伊鬱。
世悅鄒駱駝,我賢揚執戟。
浮雲儻來寄,最貴非儒術。
塵緣且復且,只爾殊易輯。
古人學易年,所愛豈兒劇。
參考注釋
毀方
(1).古代數學中求圓於方之法。《周髀算經》卷上:“萬物周事而圓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規矩設焉,或毀方而為圓,或破圓而為方。”
(2).謂毀棄立身行事的準則。 明 文徵明 《周康僖公傳》:“事有義命,毀方以求濟,如義何?”參見“ 毀方瓦合 ”。
瓦合
(1).謂不自卓然立異,而與眾人相合。《禮記·儒行》:“舉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 鄭玄 註:“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人小合也,必瓦合者亦君子為道不遠人。” 孔穎達 疏:“瓦合謂瓦器破而相合也,言儒者身雖方正,毀屈己之方正,下同凡眾,如破去圭角,與瓦器相合也。”
(2).猶苟全。 唐 劉禹錫 《代裴相祭李司空文》:“玉貞而折,不能瓦合。”
(3).形容臨時湊合。《史記·儒林列傳序》:“ 陳涉 起匹夫,驅瓦合適戍,旬月以王 楚 。”《漢書·酈食其傳》:“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 顏師古 註:“瓦合謂如破瓦之相合,雖曰聚合,而不齊同。”《資治通鑑·晉武帝太元十年》:“ 秦 晉 瓦合,相待為強,一勝則俱豪,一失則俱潰,非同心也。” 胡三省 註:“瓦合,言其勢不膠固,觸而動之,一瓦墜碎,則眾瓦俱解矣。”
(4).陶製的盒子。 宋 蘇易簡 《文房四譜·硯譜》:“西域無紙筆,但有墨。彼人以墨磨之,甚濃,貯以瓦合或竹節,即其硯也。”
伊鬱
(1).憂憤鬱結。《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感乎溽暑之伊鬱,而慮性命之所平。” 李善 註:“伊鬱,煩熱貌。” 呂向 註:“溽暑伊鬱,氣不通也……伊鬱,不通而憂乎。” 唐 馬總 《意林·正論》:“見信之臣,囊括守祿;疏遠之臣,言以賤廢。是以王綱縱弛於上,智士伊鬱於下。” 宋 蘇軾 《答程全父推官書》之二:“僕焚毀筆硯已五年,尚寄味此學,隨行有《陶淵明集》,陶寫伊鬱,正賴此耳。”《明史·王德完傳》:“道路喧傳,謂中宮役使僅數人,伊鬱致疾,阽危弗自保。”
(2).聚而不散貌。 金 党懷英 《雪中》詩之三:“濕薪燒枯棘,距刺相拏撐。濃煙久伊鬱,微焰方晶熒。”
蘇籀名句,僑居一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