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鎡的《山寺小憩》
全文:
趨寺松杉夾徑栽,解鞍流憩得莓苔。
塵昏金篆牌猶掛,燈暗紗籠殿不開。
老鶴就涼臨古井,幽禽尋食下生台。
詩成漫記檐間柱,去矣何時復此來。
參考注釋
塵昏
塵積昏暗。 唐 朱慶餘 《題開元寺》詩:“長廊畫剝僧形影,石壁塵昏客姓名。” 宋 范成大 《以狨坐覆蒲龕中》詩:“蠹蝕塵昏度幾年,蒙茸依舊軟如綿。” 明 劉基 《夜夜曲》:“故鏡塵昏難遠照,故衣絮敝無新暖。”
金篆
(1).鐘鼎上所鑄的篆文。也泛指篆書、篆刻。 南朝 梁元帝 《請於州置學校表》:“洎乎 秦 焚金篆, 周 亡玉鏡,羣言爭亂,諸子相騰。” 唐 長孫無忌 《進律疏表》:“大夫之述三言,金篆騰其高軌。” 此山貰冶子 釋文:“金篆者, 秦 以前未有隸、楷,故字皆用篆,言篆字而以金鑄之鐘鼎而紀其功也。” 唐 皮日休 《魯望戲題書印囊奉和次韻》:“金篆方圓一寸餘,可憐銀艾未思渠。”
(2).篆文彎曲如煙,因比喻繚繞之香菸。 元 馬祖常 《試院雜題》詩之五:“畫閣薰香金篆鬱,銀臺燒燭玉蟲齊。” 元 李唐賓 《風入松》曲:“重重簾幕閒清晝,金篆小煙縷初長。” 明 單本 《蕉帕記·采真》:“等待月明金篆裊,定教風送玉人來。”
紗籠
(1).紗制燈籠。 唐 白居易 《宿東亭曉興》詩:“溫溫土爐火,耿耿紗籠燭。” 宋 高觀國 《御街行·賦轎》詞:“歸來時晚,紗籠引道,扶下人微醉。” 元 張子堅 《得勝令》曲:“錦衣搭白馬,紗籠照道行。” 清 納蘭性德 《生查子》詞:“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畫。”
(2).謂以紗蒙覆貴人、名士壁上題詠的手跡,表示崇敬。典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 王播 少孤貧,嘗客 揚州 惠昭寺 木蘭院 ,隨僧齋飡。諸僧厭怠, 播 至,已飯矣。後二紀, 播 自重位出鎮是邦,向之題已碧紗幕其上。 播 繼以二絶句曰:‘……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後用作詩文出眾的讚詞。 宋 劉過 《沁園春·題黃尚書夫人書壁後》詞:“記 東坡 賦就,紗籠素壁, 西山 句好,簾捲晴珠。” 清 李漁 《憐香伴·議遷》:“他日重來,駟馬難容。四壁佳篇,早著紗籠。” 寧調元 《柬蛻庵三什》詩之三:“偶栽紅豆便盈枝,仗汝紗籠壁上詞。”
(3).猶紗罩。舊時婚禮中新娘罩面的紗巾。 清 李漁 《風箏誤·婚鬧》:“你們都迴避,好待我揭去紗籠看阿嬌。”《天雨花》第三六回:“弟們雖在來觀看,紗籠罩面怎分明?”
(4).馬來語saron的音譯。 東南亞 一帶用以圍裹身體的長布,為服飾之一。 許傑 《兩個青年》:“那 馬來 人是披著純白的紗籠,紗籠的一端,從左邊的背部圍過右邊的頸際,再披了下來。”
(5).法文salon的音譯。客廳。今多譯作“沙龍”。十七世紀末葉和十八世紀 巴黎 文人常接受貴族婦女的招待,在客廳集會。因指文人雅士的清談場所。 魯迅 《二心集·關於翻譯的通信》附J·K來信:“這種人物如果不徹底的脫胎換骨,始終只是‘紗籠’(salon)里的哈吧狗。” 瞿秋白 《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她想一腳跨進摩登化的貴族廳堂--在所謂‘紗籠’里去和當代名流‘較一日之短長’。”
張鎡名句,山寺小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