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隆基的《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台》
全文:
紫府求賢士,清溪祖逸人。
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
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
地道逾稽嶺,天台接海濱。
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音徽
(1).指琴上供按弦時識音的標誌。亦指琴或樂曲。 南朝 宋 謝靈運 《君子有所思行》:“長夜恣酣飲,窮年弄音徽。” 南朝 梁 劉孝標 《重答劉秣陵詔書》:“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
(2).美音;德音。《文選·王儉<褚淵碑文>》:“風儀與秋月齊明,音徽與春雲等潤。” 李善 註:“音徽,即徽音也。” 張銑 註:“徽,美也。”
(3).指音容。 唐 劉禹錫 《彭陽唱和集引》:“今年公在 并州 ,予守 吳門 ,相去迥遠,而音徽如近。”
(4).猶音訊;書信。《文選·陸機<擬庭中有奇樹>詩》:“歡友蘭時往,迢迢匿音徽。” 李周翰 註:“音徽,言文章、書信。” 前蜀 魏承班 《謁金門》詞:“雁去音徽斷絶,有恨欲憑誰説。” 明 湯顯祖 《紫簫記·出山》:“十年來, 河 隴 路斷, 松潘 圍逼,至今三君音徽斷絶。”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一芳
一株芳草。語出 漢 劉向 《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北史·盧詢祖傳》:“草則離離靡靡,緣岡而殖,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辭間於荊棘。”後常以“一芳”喻德才兼備之人。
李隆基名句,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