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盧仝的《寄贈含曦上人》
全文:
楞伽大師兄,夸曦識道理。
破鎖推玄關,高辯果難揣。
論語老莊易,搜尋通神鬼。
起信中百門,敲骨得佛髓。
此外雜經律,泛讀一萬紙。
高殿排名僧,執卷坐累累。
化物自一心,三教齊發起。
隨鍾嚼宮商,滿口文字美。
商賈女郎輩,不曾道生死。
縱遇強禮拜,雅語不露齒。
劈破天地來,節義可屈指。
季展即此僧,孤立無依倚。
近來愛作詩,新奇頗煩委。
忽忽造古格,削盡俗綺靡。
假如慵裹頭,但勤讀書史。
切磋並工夫,休遠不可比。
憐僧無遠□,信佛殘未已。
貌古饒風情,清論興亹亹。
訪餘十數度,相去三五里。
見時心亦喜,不見心亦喜。
見時談謔樂,四座盡角嘴。
不見養天和,無人聒人耳。
昨朝披雪來,面色赤靴靴。
封灶養黃金,許割方寸匕。
泥丸佛□教,怛化莊亦恥。
未達不敢嘗,孔子疑季子。
藥成必分余,余必投泥里。
不如向陽堂,撥醅泛浮蟻。
麴米本無愆,酒成是法水。
行道不見心,毀譽徒云爾。
雪晴天氣和,日光弄梅李。
春鳥嬌關關,春風醉旎旎。
道上正無塵,人家有花卉。
高僧有拄杖,願得數覯止。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化物
(1).化於物。謂被外物所同化。《禮記·樂記》:“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 孔穎達 疏:“外物來至,而人化之於物,物善則人善,物惡則人惡,是人化物也。”
(2).感化外物;化育外物。《淮南子·俶真訓》:“夫化生者不死,而化物者不化。” 高誘 註:“化生者天也,化物者德也。”《淮南子·本經訓》:“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形萬殊之體,含氣化物,以成埒類。”
一心
(1) 全心全意地;專心;一心一意
一心為革命
(2) 齊心;同心
萬眾一心
三教
(1). 漢 儒謂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稱為“三教”。 漢 班固 《白*虎通·三教》:“王者設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2).指儒家的施教內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藝、合稱“三德”。 漢 徐幹 《中論·治學》:“先王立教官,掌教國子。教以六德,曰智、仁、聖、義、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藝,曰禮、樂、射、御、書、數。三教備,而人道畢矣。”
(3).佛教傳入我國後,稱儒、道、釋為“三教”。《北史·周本紀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門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後。” 唐 牛肅 《牛應貞》:“學窮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儀 《輟耕錄·三教》:“上問曰:‘三教何者為貴?’對曰:‘釋如黃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則儒賤邪?’對曰:‘黃金白璧,無亦何妨;五穀於世,豈可一日闕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二》:“佛教初來時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學先生談禪,和尚做詩的時候,‘三教同源’的機運就成熟了。”
發起
(1) 倡議
這項工程由二十個單位發起
《英漢辭海》由十七位專家發起編寫
(2) 發動
發起進攻
盧仝名句,寄贈含曦上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