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十五間,此理非外鑠

彭龜年慈順堂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彭龜年的《慈順堂》

全文:
我官廣文館,門巷正蕭索。
王孫幸過我,開口有請託。
索詩慈順堂,一再不可卻。
人心有太平,此豈易描摸,夭夭吹棘心,韡韡燦棣萼。
君方大歡足,天地費酬酢。
而我獨零丁,詩復那可作。
因君索詩苦,謾薦嘗試藥。
中庸十五間,此理非外鑠
反身若不誠,為善終未樂。

彭龜年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中庸

(1) 儒家的道德標準,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和折中

中庸之為德也,甚至矣乎!——《論語·雍也》

(2) 見“四書”

(3) 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漢· 賈誼《過秦論》

五間

亦作“ 五閒 ”。五種離間方法。《孫子·用間》:“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後漢書·文苑傳下·高彪》:“人有計策,六奇五閒。” 明 羅貫中 《風雲會》第三折:“作戰先將九地量,決戰須將五間防。”

外鑠

猶外力。 清 唐甄 《潛書·恆悅》:“心之本體,無憂無樂者也,不受物加,不懼外鑠。” 清 方東樹 《書惜抱先生墓誌後》:“今為文者多,而精誦者少,以輕心掉之,以外鑠速化期之,無惑乎其不逮古人也。” 章炳麟 《四惑論》:“今有二人,一事刻印,一事磨針,非由外鑠,皆自勉以就功者,若其程功終日,刻印者猶自喻適志,而磨針者則呻吟欲臥矣。”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雲》:“因為正如來信所說, 中國 的事,大抵是由於外鑠的,所以世界無大變動, 中國 也不見得單獨全局變動。”

彭龜年名句,慈順堂名句

詩詞推薦

中庸十五間,此理非外鑠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