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余謙一的《溫陵吳氏瓠齋》
全文:
大樗大椿等類,率是內篇寓言。
我謂惠王瓠種,合種莊*家漆園。
參考注釋
大椿
古寓言中的木名,以一萬六千歲為一年。《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木,一名橓。橓,木槿也。” 郭慶藩 集釋:“案《齊民要術》引 司馬 云:木槿也,以萬六千歲為一年。一名蕣椿。與《釋文》所引小異。”後用以喻指父親。 明 楊珽 《龍膏記·砥節》:“痛驚風大椿忽掊,恨臨霜靈萱摧朽。”
等類
(1).等級類別。《孔叢子·刑論》:“中國之教,為內外以別男女,異器服以殊等類。”
(2).同輩;同類。《後漢書·陳寔傳》:“自為兒童,雖在戲弄,為等類所歸。”《宋書·卜天生傳》:“屋後有一大阬,廣二丈餘,十人共跳之皆渡,唯 天生 墜阬, 天生 乃取實中苦竹,剡其端使利,交橫布阬內,更呼等類共跳,並畏懼不敢。”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 稠禪師 ﹞閉戶抱金剛足而誓曰:‘我以羸弱為等類輕侮,為辱已甚,不如死也。’”
(3).相同,相等。 清 唐甄 《潛書·審知》:“智力等類,熟知將能;信疑愛怨,熟知卒用。”
內篇
古代指論著中的主要部分,對“外篇”而言。如《莊子》、《晏子春秋》、《抱朴子》、《史通》、《文史通義》等書都分內、外篇。內篇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則屬餘論或附論性質。又文集亦有分內外篇者,內篇多為作者自編或有關學術義理的文章,如 汪中 《述學》。《晉書·葛洪傳》:“故予所著子,言黃白之事,名曰內篇。其餘駮難通釋,名曰外篇。” 唐 成玄英 《〈莊子〉序》:“《內篇》明於理本,《外篇》語其事蹟,《雜篇》雜明於理事。”後以內篇指神仙家言。 唐 高適 《贈別晉三處士》詩:“手持道經注已畢,心知內篇口不言。” 宋 宋祁 《詆仙賦》:“緣內篇之丕誕兮,眩 南公 之多聞。”
寓言
(1)
(2) 有所隱含的語言
(3) 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
余謙一名句,溫陵吳氏瓠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