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何郯的《益州州學對訓堂》
全文:
益為蕃捍西南隅,物眾地大稱名都。
擇守來頒茲土政,治人頗與他邦殊。
蹉跌一有戾條教,便宜皆得行黥誅。
群*奸帖息不敢動,無復弄兵覬穿窬。
任威或謂一時事,立政恐事非長世圖。
豈無達識究是否,重在改作徒嗟吁。
仲翁裔孫有偉度,敢決不以常文拘。
當官勇欲除蔽法,伊尤內惻仁心孚。
視人無異遠方意,威刑惠政還相須。
始時歲荒力賑救,坐使餓殍成完膚。
既而為俗思根本,其在立學陳師謨。
大開庠儒務誨導,秀民從慕紛來趨。
遂言講署鴻生職,使演經傅傅諸徒。
奏函一上聞法座,詔劄即日來諧俞。
詔雲信汝辨治蜀,緩任威罰先文儒。
公心感激侈上賜,刻在金石尊神謨。
覆之大廈牓美稱,日久傅者期無渝。
邦人承風為盛事,觀者填道來於於。
嗟嗟多士其聽命,勿即邪徑安夷塗。
師無訿聖生率教,信尚姬孔尊唐虞。
施之鄉黨勵雅俗,仁誼得以相持扶。
漢皇初始盛文學,起自蜀國行中區。
本朝教化視三代,建元安可為齊驅。
吾君訓辭諭萬里,義均盤誥茲宣敷。
吾守教本數一國,學成洙泗相涵濡。
臣謀君從協大義,聖哲倡和真同符。
欲歌盛節示萬古。
才不迨志嗟其愚。
參考注釋
大義
(1) 代表正義的道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三國志·諸葛亮傳》
深明大義
(2) 夫婦之義,謂婚姻
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文章、論著或理論的精要之處
聖哲
具有超凡品德、才智的人;聖人和哲人
倡和
(1).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應答。語出《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禮記·樂記》:“倡和清濁。” 孔穎達 疏:“先發聲者為倡,後應聲者為和。”
(2).指以詩詞相酬答。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五:“﹝ 陳後主 ﹞與倖臣各製歌詞,極於輕盪,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全憑著花月為媒,共佳人倡和傳杯。”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趙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舊屋,供饔飱,彼此倡和。”
(3).一人提出主張,他人附和,以相呼應。《左傳·昭公十二年》:“外內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 杜預 註:“不相違也。”《新唐書·宦者傳下·田令孜》:“宰相 盧攜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其後上無明君,朝無是非,諸名士乃爭相倡和,樹朋黨,然上下知畏清議, 漢 之賴以維持者數十年。”
(4).猶倡隨。特指夫唱婦和。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 河 北人事,多由內政……倡和之禮,或‘爾’‘汝’之。”
同符
與……相合;相合。《文選·揚雄<甘泉賦>》:“同符三皇,録功五帝。” 李善 注引 文穎 曰:“符,合也。”《東觀漢記·馬援傳》:“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南史·袁湛袁粲等傳論》:“昔 王經 峻節,既被旌於 晉 世, 粲 之貞固,亦改葬於 齊 朝,其激厲之方,異代同符者矣。”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兩浙金石之名》:“ 木夫 此説,見其年譜中,正與 君謙 先後同符。”
何郯名句,益州州學對訓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