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宋版朱子資治通鑑綱目》
全文:
涑水創為開義例,紫陽述訂益精微。
直傳一貫天人學,兼揭千秋興廢機。
敬勝治兮怠勝亂,念茲是耳釋茲非。
三編惟此遵綱紀,輯覽曾無越範圍。
鋟出新安留面目,弆增天祿有光輝。
外王內聖斯誠備,勿失服膺永敕幾。
參考注釋
涑水
指 宋 司馬光 。 司馬光 為 山西省 夏縣 涑水鄉 人,故稱。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 涑水 語見《梁溪漫志》。” 清 鈕琇 《觚賸·芥葊自怡編序》:“焚膏檢較 涑水 《通鑑》。” 沉惟賢 《<萬國演義>序》:“雖有 涑水 之才,欲網羅散失,以為《泰東西通鑑》,未之或逮也。”
義例
(1).闡明義理的事例。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經無義例,因行事而言。”《魏書·張吾貴傳》:“三旬之中, 吾貴 兼讀 杜 服 ,隱括兩家,異同悉舉。諸生後集,便為講之,義例無窮,皆多新異。”
(2).著書的主旨和體例。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 太原 王劭 又録 開皇 、 仁壽 時事編而次之,以類相從,各為其目,勒成《隋書》八十卷。尋其義例,皆準《尚書》。”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五:“ 唐 五代 史書皆公( 歐陽修 )手所修,然義例絶有不同者。” 清 方宗誠 《<桐城文錄>序》:“余編《桐城文録》,義例多與 存莊 手訂。”
紫陽
(1). 宋 代理學家 朱熹 的別稱。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陽山 (在 安徽省 歙縣 )讀書。 朱熹 後居 福建 崇安 ,題廳事曰 紫陽書室 ,以示不忘。後人因以“紫陽”為 朱熹 的別稱。
(2).傳說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陽為稱號。如 周穆王 時 李八百 號 紫陽真君 , 漢 周義山 、 宋 張伯端 俱號 紫陽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五:“招攜紫陽友,合宴玉清臺。” 唐 錢起 《省中春暮酬嵩陽焦道士見招》詩:“多慚紫陽客,相憶白雲深。”
精微
精深微妙,也指精微之處
那幅畫的精微之處也刻劃得一絲不苟
乾隆名句,題宋版朱子資治通鑑綱目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