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上元鐙詞·其三》
全文:
踏鐙此夜同民樂,牆外人家簫鼓闐。
卻憶畿南曾被潦,煙村景象可能然。
參考注釋
踏鐙
(1).立在馬鐙上。《水滸傳》第七八回:“只聽得兩軍吶喊喝采,果是馬軍踏鐙抬身看,步卒掀盔舉眼觀。”
(2).即馬鐙。掛在馬鞍子兩旁供騎馬人踏腳的東西。 沙汀 《闖關》十四:“ 餘明 已經理好那匹汗水剛剛乾透的小紅馬的佩帶,只等把腳套進踏鐙。”
(3).指車沿的踏板一類裝置。《海上花列傳》第八回:“出至 尚仁里 口,見是兩把皮篷車,自向前面一把坐了。隨後 趙 家娒提銀水煙筒前行, 翠鳳 挈著 金鳳 緩緩而來,去後面坐了那一把。 高升 也踹上車後踏鐙。”
(4).踏燈,賞燈。 清 顧祿 《清嘉錄·燒十廟香》:“ 厲樊榭 《武林踏鐙》詞云:‘鬧蛾樷里斗新糚,去點 吳山 十廟香。’”
民樂
民間的音樂
人家
(1) 代詞,指說話人或聽話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2) 代詞,指某個人或某些人
把信給人家送去
(3) 代詞,指說話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簫鼓
簫與鼓。泛指樂奏。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琴羽張兮簫鼓陳, 燕 趙 歌兮傷美人。”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桂林集句》詞:“家種黃柑丹荔,戶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赴任》:“樓船簫鼓交龍旆,想赴京時半肩行李,從今一洗當年恥。”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端午龍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內侍習競渡於 福海 中,皆畫船簫鼓,飛龍鷁首,絡繹於鯨波怒浪之間。”亦指軍樂。 唐 李白 《發白馬》詩:“將軍發白馬,旌節渡 黃河 。簫鼓聒山嶽,滄溟涌濤波。”
乾隆名句,上元鐙詞·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