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吏士半物故,韜中節旄盡落脫

沈遼蘇武歸漢圖一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遼的《蘇武歸漢圖一首》

全文:
蘇武不辱漢廷節,生辭匈奴歸北闕。
胡服椎髻李將軍,反袂悲號與武別。
陰山茫茫天將雪,北風吹旗旗欲裂。
金瓶釃酒具未設,胡兒解鞍沙上歇。
使者左驂黃金玦,紫騮白顛推奇骨。
山前牧羊原野闊,漢日正斜發未發。
從官揮涕不敢謁,摻袪欲究胸中說。
青海厄窮十九年,來時壯強今白髮。
同行吏士半物故,韜中節旄盡落脫
將軍鷙忿不可奪,老母已誅族已滅。
心知罪惡上通天,甘死胡塵同斷櫱。
功名逆順雖不類,胡漢死生從此決。
夙昔遺芳在圖史,追想山川一騷屑。
巧工寓意在恍惚,墨妙筆精世稱絕。
唯有千秋不斷情,至今亭亭隴頭月。

沈遼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同行

(1) 同路

攜手同行

(2) 聯合行動

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吏士

(1).猶言官兵。《六韜·教戰》:“將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變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又 操 軍吏士,其可戰者,皆出自 幽 冀 。”

(2).泛指官府屬吏。《東觀漢記·鄧禹傳》:“時百姓飢,人相食……軍士悉以果實為糧,吏士散已盡, 禹 獨與二十四騎指 雒陽 。” 漢 王充 《論衡·佚文》:“上書陳便宜,奏記薦吏士,一則為身,二則為人。”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又分割租秩以供奉吏士,給如二君焉。”

物故

(1) 亡故;去世

前以降及物故。——《漢書·李廣蘇建傳》

親友盡已物故

(2) 世事

(3) 指變故

物故不可論

中節

(1).謂守節秉義,中正不變。《易·蹇》:“《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孔穎達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節,故致朋來,故云以中節也。”

(2).中期。《漢書·晁錯傳》:“ 秦 始亂之時,吏之所先侵者,貧人賤民也;至其中節,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塗,所侵者宗室大臣也。”

(3).中等的節操。《孔子家語·辯政》:“ 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舉善矣:中節也,中人附矣,猶未足也。’” 唐 李華 《三賢論》:“ 蕭 ( 蕭穎士 )若百鍊之鋼,不可屈折,當廢興去就之際,一死一生之間,而後見其大節;視聽過速,欲人人如我,志與時多背,常見詬於人,取其中節之舉,足可以為人師矣。”

(4).指中氣和節氣。《晉書·律曆志下》:“自此以降,暨於 秦 漢 ,乃復以孟冬為歲首,閏為後九月,九節乖錯,時月紕繆。”

(5).專指四時仲月的中氣,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年》:“ 魏 舊制,四時祭廟皆用中節,丙子,詔始用孟月,擇日而祭。” 胡三省 註:“自 漢 以來,宗廟歲五祀,四孟及臘是也。 魏 初用中節,夷禮也。”

(1).合乎禮義法度。《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後漢書·虞延傳》:“﹝ 富宗 ﹞性奢靡,車服器物,多不中節。” 明 黃綰 《明道篇》卷一:“行之於身,無不中節,謂之道。”

(2).合乎節奏。《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工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虎子盤旋宛轉,無不中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晚霞》:“ 端 作前舞,喜怒隨腔,俯仰中節。”

落脫

同“ 落拓 ”。放浪不羈。 清 侯方域 《送徐吳二子序》:“今二子皆落脫好飲酒,醉後讀書不求章句,是吾所燭照而求者也。”

沈遼名句,蘇武歸漢圖一首名句

詩詞推薦

同行吏士半物故,韜中節旄盡落脫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