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三尺知兵要,身致太平究治源

乾隆光武帝祠(漢鄗縣今在趙州柏鄉之間)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光武帝祠(漢鄗縣今在趙州柏鄉之間)》

全文:
蛙聲紫色不堪論,浹髓高文累葉恩。
千古中興帝首出,秋風斜日廟仍存。
手提三尺知兵要,身致太平究治源
望漢台今何處是,村民伏臘自羔豚。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三尺

(1) 指劍,劍約長三尺,故以“三尺”為劍的代稱

(2) 指法律。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法律為“三尺法”,簡稱“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兵要

(1).猶兵權。《左傳·閔公二年》:“ 先友 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無慝,兵要遠災,親以無災,又何患焉?’”《三國志·魏志·王粲傳》:“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新唐書·蕭復傳》:“ 復 嘗言:‘艱難以來,始用宦者監軍,權望太重,此曹正可委宮掖事,兵要政機,叵使參領。’” 宋 蘇轍 《門下侍郎孫固乞致仕不許不允批答》之二:“卿事先帝於東宮,覽兵要於西府,忠厚之節,始終不渝。”

(2).用兵的要術。《荀子·議兵》:“王曰:‘請問兵要。’ 臨武君 對曰:‘上得天時,下得地利;觀敵之變動,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後漢書·南匈奴傳》:“度遼將軍 馬續 素有謀謨,且典邊日久,深曉兵要。”《三國志·魏志·郭嘉傳》“表為司空軍祭酒”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玄 《傅子》:“ 紹 好為虛勢,不知兵要。”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究治

追究處理。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二:“ 元豐 間,亦有守邊者,一夕失城門鎖,亦不究治。”《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昨夜被統領官 盛彥 刼去銀四百錠,且被綁縛,伏乞追還究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船到 南京 ,我便上岸去,昨夜那幾個賊如何送官究治,我也不及去打聽了。”

乾隆名句,光武帝祠(漢鄗縣今在趙州柏鄉之間)名句

詩詞推薦

  • 次韻子瞻寄黃子木杖

    蘇轍宋代〕老至亦有漸,五十惟杖始。行年日辰匝,倖免鄉閭恥。罪重瘡難平,余痂未脫疻。登山足猶健,不用扶兒子。我兄
  • 奉和滁州九詠九首石屏路

    曾鞏宋代〕石屏不見刀斧痕,石下初誰得行徑。千騎來時停管弦,月明更覺山中靜。
  • 普天樂

    吾邱瑞明代〕棣花榮。君恩寵。豆萁燃。干戈動。蕭牆內。蕭牆內。骨肉交攻。挾皇輿披棘蒙茸合前小生。
  • 清源山

    錢熙宋代〕巍峨堆壓郡城陰,秀出天涯幾萬尋。翠影倒時吞半郭,嵐半凝處滴疏林。
    手提三尺知兵要,身致太平究治源 詩詞名句
  •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唐代〕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寧子解佯愚。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不取
  • 送僧入三峰

    釋仲皎宋代〕上人瞿曇裔,律身玉無瑕。力究毗尼論,注汪海無涯。振錫復何許,三峰隱蒼霞。堂上大道師,靈芝髮根芽。相見
    手提三尺知兵要,身致太平究治源 詩詞名句
  • 子夜四時歌:秋歌

    李白唐代〕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手提三尺知兵要,身致太平究治源 詩詞名句
  • 轉調滿庭芳

    劉燾宋代〕風急霜濃,天低雲淡,過來孤雁聲切。雁兒且住,略聽自家說。你是離群到此,我共那人才相別。松江岸,黃蘆影
    手提三尺知兵要,身致太平究治源 詩詞名句
  • 西江月

    張孝祥宋代〕不識平源太守,向來水北山人。世間功業謾虧成。華發蕭蕭滿鏡。幸有田園故里,聊分風月江城。西湖西畔晚波平
    手提三尺知兵要,身致太平究治源 詩詞名句
  • 賦道傍菊

    趙蕃宋代〕山行漸欲墮荊榛,夾道黃花獨爾新。野外籬邊非失所,尚能寒眼動詩人。
手提三尺知兵要,身致太平究治源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