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送楊日卿移任潘原》
全文:
謫宦成流落,移官自寵恩。
窮通雖異跡,得喪盡忘言。
車馬動行色,江山勞別魂。
關西三十世,祠下見雲孫。
參考注釋
窮通
(1).困厄與顯達。《莊子·讓王》:“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呂氏春秋·高義》:“然則君子之窮通,有異乎俗者也。” 南朝 梁 劉孝標 《辨命論》:“故性命之道,窮通之數,夭閼紛綸,莫知其辨。” 清 劉大櫆 《難言三》:“人之有窮通得喪,天也。”
(2).謂乾涸與流通。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滱水》:“ 川渠 又東北合 滱水 ,水有窮通,不常津注。”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淄水》:“水流亦有時窮通,信為靈矣。”
(3).謂阻隔與通暢。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夫事有常變,理有窮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為後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為後之禍。”
異跡
(1).不同的行為、行跡。 晉 慧遠 《沙門袒服論》:“於是服膺聖門者,鹹履正思順,異跡同軌,緬素風而懷古,背華俗以洗心。”
(2).優異的政績。《漢書·路溫舒傳》:“遷 臨淮 太守,治有異跡,卒於官。”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 鴻 官至 琅邪 太守,所在有異跡。” 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啟》:“民無隱情,治有異跡。”
(3).反叛的形跡。《南史·劉季連傳》:“ 季連 有憾於 遙欣 ,乃密表 明帝 言其有異跡。”《資治通鑑·齊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包藏禍心者,謂之異志。形見於事為,謂之異跡。”
(4).奇異的事跡。 宋 蘇軾 《趙先生舍利記》:“ 盎 與先生異跡極多, 張道安 作先生墓誌,具載其事。”
得喪
(1).猶得失。指名利的得到與失去。《莊子·田子方》:“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韓詩外傳》卷四:“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喪,士不言通財貨,不賈於道。” 宋 梅堯臣 《村墅閒居》詩:“古來得喪何須問,世上榮枯只等閒。” 清 劉大櫆 《難言三》:“人之有窮通得喪,天也。”參見“ 得失 ”。
(2).偏指失。指喪失名利。 宋 蘇舜欽 《答馬永書》:“謂予不以得喪累其所守,不為怨憤不懌之詞。”參見“ 得失 ”。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呂陶名句,送楊日卿移任潘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