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周思久的《收春樓》
全文:
半畝方塘一境開,煙波深處起樓台。
突兀元天剛尺五,洪崖青嶂相縈迴。
桃李春風二三月,鳥語花香長不歇。
雲起翻疑蓬萊宮,月明不減銀蟾窟。
主人得暇即登臨,童冠相隨歌且吟。
憑欄遠望岸輕幘,對友焚香彈素琴。
有酒時斟三五斗,氣和耳熱自擊缶。
此身白日到羲皇,紛紛萬代我何有。
別來倏忽度三秋,池荷窗草空悠悠。
獨上樓頭髮長嘯,無邊春色一腔收。
參考注釋
半畝方塘
半畝池塘,形容很小的池塘。 明· 李漁“竟不得半畝方塘為立身之地”用本義,此句引自 宋· 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詩中喻指書本
一境
(1).一個地方。 晉 葛洪 《抱朴子·百里》:“牧守雖賢而令長不堪,則國事不舉,萬機有闕,其損敗豈徒止乎一境而已哉!”《南史·王誕傳》:“ 孫伯符 豈不欲留 華子魚 ,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
(2).全境。《後漢書·橋玄傳》:“為 漢陽 太守,時 上邽 令 皇甫禎 有臧罪, 玄 收考髠笞,死於 冀市 ,一境皆震。”《水滸傳》第三十回:“ 快活林 一境之人,都知 武松 了得,那一個不來拜見 武松 。” 清 馮桂芬 《江蘇減賦記》:“余議用…… 顧亭林 《日知録》所謂一境通攤之法,以所少之數均分於合縣田中行之。”
(3).一種境界。《景德傳燈錄·南嶽懷讓禪師》:“是以三諦一境,法身之理常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碧岩錄·評唱三》:“一機一境,一言一句,且圖有箇入處。”
煙波
煙霧籠罩的水面
煙波浩渺的洞庭湖
煙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顥《黃鶴樓》
深處
(1)
(2) 很深的地方
白雲深處有人家
海洋深處的寶藏
(3) 內部
心靈深處
樓台
(1) 〈方〉∶涼台
(2) 較高的台榭,泛指樓(多用於詩詞戲曲)
近水樓台
周思久名句,收春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