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富春山,富春山色行人看

吳實賦得富春山送人歸閩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吳實的《賦得富春山送人歸閩》

全文:
君不見富春山,富春山色行人看
層巒疊嶂帶江渚,垂蘿鳥道青漫漫。
釣台百尺凌空險,石磴縈紆紫苔掩。
芳草洲前翠欲流,夕陽渡口晴如染。
羊裘釣叟今何在,千古行人增感慨。
不見高風動客星,空餘瀨水流東海。
今日山前歌送君,明朝山下便離群。
片帆直指桐江過,薄暮猿聲那忍聞。

吳實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富春山

山名。在 浙江 桐廬縣 南。一名 嚴陵山 。前臨 富春江 ,山下有灘稱 嚴陵瀨 ,為 漢 隱士 嚴光 游釣處。山腰有二盤石,稱東西二釣台。各高百餘米,巍然對峙,聳立江湄。東稱 嚴子陵釣台 ,西為 宋 處士 謝翱 哭 文天祥 處。《後漢書·逸民傳·嚴光》:“﹝ 嚴光 ﹞乃耕於 富春山 ,後人名其釣處為 嚴陵瀨 焉。” 李賢 註:“今 杭州 富陽縣 也。本 漢 富春縣 ,避 晉 簡文帝 鄭太后 諱,改曰 富陽 。”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二:“長揖萬乘君,還歸 富春山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嚴州府》:“ 富春山 ,縣( 桐廬縣 )西三十里,一名 嚴陵山 ,前臨大江, 漢 子陵 釣處,人號 嚴陵瀨 ,有東西二釣臺,各高數百丈。”

富春

(1).指 富春山 或 富春江 。泛指古 富春 地區。 唐 韓翃 《送王少府歸杭州》詩:“歸舟一路轉青苹,更欲隨潮向 富春 。” 唐 王維 《送李判官赴江東》詩:“樹色分 揚子 ,潮聲滿 富春 。” 元 張憲 《投贈周元帥十韻》:“ 恩波 城外柳,長拂 富春 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餘韻》:“年年垂釣鬢如銀,愛此江山勝 富春 ;歌舞叢中征戰裡,漁翁都是過來人。”參見“ 富春江 ”。

(2).古縣名。 秦 置, 漢 因之,治所在今 浙江 富陽 。 晉 太元 中避 鄭太后 諱,改名 富陽 。 五代 吳越 時復名 富春 , 宋 太平興國 三年(公元978年)又改 富陽 。 三國 吳 曾為 安東郡 治所。 晉 陸機 《吳趨行》詩:“ 大皇 自 富春 ,矯首頓世羅。” 南朝 宋 謝靈運 《富春渚》詩:“宵濟 漁浦 潭,旦及 富春 郭。” 郁達夫 《西歸雜詠》之八:“風月三年別 富春 ,東南車馬苦沙塵。”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給事別業》詩:“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館秋。” 宋 歐陽修 《朝中措·平山堂》詞:“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葉聖陶 《從西安到蘭州》:“一會兒出了隧道,又看見窗外的天光山色。”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吳實名句,賦得富春山送人歸閩名句

詩詞推薦

君不見富春山,富春山色行人看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