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鏡清齋》
全文:
臨池搆屋如臨鏡,那藉㫋摩亦謝模。
不示物形妍醜露,每因憑切奉三無。
參考注釋
物形
物的形貌。 漢 班固 《白*虎通·八風》:“清明風至,物形乾。” 唐 張懷瓘 《文字論》:“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謂之曰文。” 宋 梅堯臣 《雪詠》:“密勢因風力,輕姿任物形。”
妍醜
美和醜。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公平》:“能以古之哲王,鑒於己之行事,則貌之妍醜宛然在目;事之善惡自得於心。” 清 惠周惕 《贈維揚顧書宣》詩:“人生眉眼不自見,願以妍醜煩青銅。”
三無
(1).謂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禮記·孔子閒居》:“ 孔子 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 孔穎達 疏:“此三者,皆謂行之在心,外無形狀,故稱無也。” 晉 陸雲 《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誄》:“五有三無,匪君不極。”
(2).佛教語。指空、無相、無作。亦泛指佛法。 唐 王勃 《釋迦佛賦》:“恩霑九有,行洽三無。”
乾隆名句,鏡清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