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仲夏萬壽山》
全文:
夏仲來游雨後山,峰容疑訝蹕巡還。
愛茲與我周旋久,豈必權其伯仲間。
鶯罷綿蠻辭樹去,魚過撥刺臥波頑。
春光漫惜暪人過,流水行雲好是閒。
參考注釋
後山
(1).後面的山。 元 貢師泰 《題山水圖》詩:“前山後山雲亂起,山腳入溪清見底。”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後山上到春天各處是野蘭花。”
(2).舊時官帽背後上方隆起的部分。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平巾,以竹絲作胎,真青羅蒙之,長隨內使小火者戴之,制如官帽,而無後山。”
(3).頭顱後部的枕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後山骨》:“後山,即頭後枕骨也。”
疑訝
疑惑驚奇。 唐 裴鉶 《傳奇·孫恪》:“ 恪 久貧,忽車馬煥若,服玩華麗,頗為親友之疑訝。”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三折:“見一箇旋風隨定馬,不由我展轉生疑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日已西斜,尚無跡響,頗懷疑訝,遂以問狐。” 葉聖陶 《倪煥之》十四:“有好幾回,望著那些默默地發榮滋長的花草,竟發生一種酸味的悽然的感覺,致使自己疑訝起來,仿佛也染上那種倦怠與玩忽了。”
乾隆名句,仲夏萬壽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