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萬壽山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仲夏萬壽山原文

夏仲來游雨後山,峰容疑訝蹕巡還。

愛茲與我周旋久,豈必權其伯仲間。

鶯罷綿蠻辭樹去,魚過撥刺臥波頑。

春光漫惜暪人過,流水行雲好是閒。

詩詞問答

問:仲夏萬壽山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仲夏萬壽山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仲夏萬壽山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一

2. 平聲

參考注釋

後山

(1).後面的山。 元 貢師泰 《題山水圖》詩:“前山後山雲亂起,山腳入溪清見底。”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後山上到春天各處是野蘭花。”

(2).舊時官帽背後上方隆起的部分。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平巾,以竹絲作胎,真青羅蒙之,長隨內使小火者戴之,制如官帽,而無後山。”

(3).頭顱後部的枕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後山骨》:“後山,即頭後枕骨也。”

疑訝

疑惑驚奇。 唐 裴鉶 《傳奇·孫恪》:“ 恪 久貧,忽車馬煥若,服玩華麗,頗為親友之疑訝。”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三折:“見一箇旋風隨定馬,不由我展轉生疑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日已西斜,尚無跡響,頗懷疑訝,遂以問狐。” 葉聖陶 《倪煥之》十四:“有好幾回,望著那些默默地發榮滋長的花草,竟發生一種酸味的悽然的感覺,致使自己疑訝起來,仿佛也染上那種倦怠與玩忽了。”

豈必

猶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清 顧樵 《秋夜柬顧茂倫》詩:“哀樂境所遇,豈必 雍門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豈必面目同員方!”

伯仲間

見“ 伯仲之間 ”。

綿蠻

亦作“緜蠻”。

流水行雲

(1).流動的水和飄浮的雲彩。 宋 劉鎮 《玉樓春·東山探海》詞:“疏風淡月有來時,流水行雲無覓處。”《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及至他二位老人家見了姑娘,不過談些風清月朗,流水行雲,絶談不到姑娘身上的事。”

(2).比喻旋踵即逝的東西。 清 袁於令 《西樓記·砥志》:“你差了,那些流水行雲,豈是久常交。” 清 默堂主人 《<續板橋雜記>弁言》:“雖珠鮮玉脆,一顧猶憐,而流水行雲,過焉輒化。”

(3).比喻自然流暢,不拘泥。 胡蘊 《雜詩》之二四:“卻言詩思年年好,流水行雲樂自知。” 冰心 《寄小讀者》十九:“‘閒’又予我以寫作的自由,想提筆就提筆,想擱筆就擱筆。這種流水行雲的寫作態度,是我一生所未經。”

好是

(1).恰是,正是。 唐 白居易 《吳中好風景》詩之二:“ 吳 中好風景,風景無朝暮……況當豐熟歲,好是歡游處。” 唐 王建 《江樓對雨寄杜書記》詩:“竹煙花雨細相和,看著閒書睡更多。好是主人無事日,應持小酒按新歌。”

(2).真是;甚是。 唐 岑參 《暮春虢州東亭送李司馬歸扶風別廬》詩:“簾前春色應須惜,世上浮名好是閒。”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一折:“這門衣食好是低微,大清早母親來叫,只得起來。” 明 王衡 《郁輪袍》第三折:“我想昨日 王維 ,好是作怪,回書也不見一箇字,不知是允我也不允我?”

(3).豈是。 唐 羅鄴 《謁寧祠》詩:“春生溪嶺雪初開,下馬雲亭酹一杯。好是精靈偏有感,能於鄉里不為災?”《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那僧房裡好是輕易走得進的?”

(4).猶好在,妙在。表示讚美。 唐 司空圖 《楊柳枝壽杯詞》之十七:“好是梨花相映處,更勝松雪日初晴。” 宋 吳琚 《酹江月》詞:“此景天下應無,東南形勝,偉觀真奇絶。好是 吳 兒飛綵幟,蹴起一江秋雪。”

詩詞推薦

仲夏萬壽山原文_仲夏萬壽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