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鄭清之的《惠墨》
全文:
老龍臥蒼海,千年抱明珠。
神禹決淮泗,偃蹇不受驅。
怒走崧岱頂,風雨撼八區。
亭亭立天柱,化作青松株。
蟠根蟄九地,融液如流酥。
嶙峋脫支節,幽人拾肌膚。
虹光夜穿屋,盎突明膏腴。
芳薰漸凝漬,玄霜出冰壺,糅以丹鳳髓,摹以青龜趺。
搗以明月兔,曝之暘谷烏。
或潤似玉玦,或堅如金觚。
六丁下取將,香藹流清都。
絳闕注仙籍,白日飛凡夫。
借問何神靈,黑質分龍軀。
干將昨已至,莫耶復來趨。
二龍適吻合,變化尤其殊。
君看一滴水,雙雙躍天衢。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嶙峋
(1) 形容山石峻峭、重疊
嶺巆嶙峋,洞無涯兮。——《漢書·揚雄傳》
海之波瀾,山之嶙峋。——司空圖《詩品》
怪石嶙峋
(2) 形容人消瘦或剛直有骨氣
瘦骨嶙峋
支節
(1).四肢。《尉繚子·攻權》:“將帥者,心也;羣下者,支節也。其心動以誠,則支節必力;其心動以疑,則支節必背。”《漢書·王莽傳下》:“軍人分裂 莽 身,支節肌骨臠分。”
(2).指四肢關節。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太陽病下》:“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三:“ 煬帝 沉湎失度,每睡,須棰頓勞動力就一夢。侍兒 韓俊蛾 尤得意,每就枕,必令振聳支節。”
(3).從屬次要之事。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卻,須又從事親的良知上去擴充將來,如此,又是脫卻本原,著在支節上求了。”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爰本斯旨,述其大事,而以其他支節附見焉。”
(4).細碎,繁瑣。 唐 元稹 《苦雨》詩:“又提精陽劍,蛟螭支節屠。” 清 陳鱣 《對策》卷四:“至於《禮志》,合郊祀、祭祀、朝會為一門,以省支節。”
(5).謂意外的麻煩。 宋 蘇軾 《論積欠六事並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曾未半年,已有刻薄臣竂,強生支節,析文破敕,妄作申請,致有上項續降聖旨。”
幽人
(1).幽隱之人;隱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孔穎達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後漢書·逸民傳序》:“ 光武 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2).指幽居之士。 宋 蘇軾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
肌膚
(1) 肌肉皮膚
(2) 比喻男女之間親密的關係
鄭清之名句,惠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