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黎廷瑞的《次韻答王子賢所寄五首》
全文:
牛奮箕張謗易生,更堪枉矢與攙槍。
五窮繾綣奴休送,三至倉皇母亦驚。
逸少自慚君有誓,李期誰謂爾孤鳴。
東風吹盡芝山雪,略放梅花一樹明。
參考注釋
五窮
唐 韓愈 作《送窮文》,謂智窮、學窮、文窮、命窮和交窮是使人困厄不達的五個窮鬼,遂三揖而送之。後常以“五窮”喻厄運。 宋 陸游 《閒中樂事》詩之二:“五窮雖偃蹇,二豎已奔亡。” 金 邊元勛 《七夕》詩:“高樓人散酒罇空,漫擬新文送五窮。” 明 卓人月 《花舫緣》第一出:“廿載磨礱,薄命 劉蕡 心自懂;五窮搬弄,無緣 李廣 數難封。” 清 張令儀 《不寐》詩:“一歲又將除,五窮復難送。”
繾綣
(1) 牢結;不離散
繾,繾綣,不相離也。——《說文新附》
無縱詭隨,以謹繾綣。——《詩·大雅》
(2) 情意深厚
少盡繾綣。——唐· 李朝威《柳毅傳》
以後對飲對唱,纏*綿繾綣。——《紅樓夢》
三至
(1).三條原則;三項法則。《荀子·議兵》:“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殺而不可使處不完,可殺而不可使擊不勝,可殺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謂三至。” 楊倞 註:“至謂一守而不變。”《大戴禮記·主言》:“ 曾子 問:‘敢問何謂三至?’ 孔子 曰:‘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説,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
(2).《戰國策·秦策二》:“ 費 人有與 曾子 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參 殺*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 曾參 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參 殺*人。’其母懼,投杼踰牆而走。”後以“三至”謂謠言多次傳播,也會產生影響。《後漢書·班超傳》:“身非 曾參 而有三至之讒,恐見疑於當時矣。”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唐 元稹 《戒勵風俗德音》:“語稱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毀,重兩造之明。” 明 張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綿力,欲一舉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謂以游兵不時出入敵境,使敵困憊。《管子·參患》:“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石一參 今詮:“三至者,以游兵不時出入敵境,彼來則我退,彼退則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誤之也。”
倉皇
匆促而慌張。也作“倉黃”、“蒼皇”、“蒼黃”
敵棄炮倉皇遁。——徐珂輯《清稗類鈔》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倉皇出逃
黎廷瑞名句,次韻答王子賢所寄五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