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歐陽光祖的《贈篆書吳全仲古風》
全文:
黃帝史倉初作書,依類象形書亦疏。
獸蹄鳥跡頗奇怪,乾端坤倪微發舒。
周籀大篆十五篇,體制漸與蒼史殊。
秦兼七國有天下,混一土字同書車。
趙高采歷競新作,胡母博學夸宏橅。
是時小篆方挺出,蒼籀字畫勤芟除。
雲陽繫囚變隸體,世喜簡便爭奔趨。
人文日巧偽日勝,古意自此皆荒蕪。
嶧山野火惟焦蘇,苦縣光和碑亦無。
宣王石鼓後來出,真贗莫訂徒嗟吁。
陽冰凜凜及前輩,字骨瘦硬中敷腴。
潮乎下筆亦清切,杜陵謂與李蔡俱。
寂寥恍已隔千載,游心藝苑惟長驅。
我朝巨筆惟章徐,武夷近數延陵吳。
吳君心近覷天巧,瘦不露骨肥不粗。
小字銀鉤鐵畫如,大字龍蛇相鬱紆。
上窮羲黃下秦漢,掎摭彝鼎並盤盂。
知音惜無浣花老,侯門欲曳鄒陽裾。
勸君行矣勿留滯,識真四海多通儒。
莫學婦人寫陰符,莫作奇字索酒沽。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下筆
落筆
清切
(1).清貴而切近。指清貴而接近皇帝的官職。 漢 劉楨 《贈徐幹》詩:“誰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無由宣。” 唐 白居易 《夏日獨直寄蕭侍御》詩:“憲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舊翰林學士,地勢清切,均不兼他務。” 清 吳偉業 《送沉繹堂太史之官大梁》詩:“唯留詩句滿 長安 ,清切長宜禁近官。”
(2).形容聲音清亮急切。 唐 王昌齡 《宴南亭》詩:“城樓空杳靄,猿鳥備清切。” 宋 陳師道 《晚泊》詩:“清切臨風笛,深明隔水燈。” 清 顧炎武 《又酬傅處士次韻》:“清切頻吹 越石 笳,窮愁猶駕 阮生 車。”
(3).清晰準確;真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又詩人綜韻,率多清切;《楚辭》辭 楚 ,故訛韻實繁。” 宋 嚴羽 《滄浪詩話·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以禪喻詩,莫此清切。”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顏淵篇二十》:“ 尹 氏之言,特發 程子 之意,而分貼經文,尤為清切。”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二:“八月十五中秋節,滿月的銀光之下,說著蟾蜍玉兔的故事,何其清切?”
清涼而急劇。指秋時之氣。《素問·五常政大論》:“其侯清切。” 王冰 註:“清,大涼也;切,急也,風聲也。” 於天星 按:“秋時之氣也。”
杜陵
(1).地名。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東南。古為 杜伯國 。 秦 置 杜縣 , 漢宣帝 築陵於東原上,因名 杜陵 。並改 杜縣 為 杜陵縣 。 晉 曰 杜城縣 , 北魏 曰 杜縣 , 北周 廢。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挾彈飛鷹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橋 西。” 唐 白居易 《新樂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歲種薄田一頃餘。” 宋 張先 《更漏子》詞:“ 杜陵 春, 秦 樹晚,傷別更堪臨遠。”
(2). 漢 宣帝 陵墓。《漢書·元帝紀》:“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輔黃圖·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長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間時,好游 鄠 杜 間,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復古 《答杜子野主簿》詩:“ 杜陵 之後有孫子,自守詩家法度嚴。” 明 鄭昂 《感懷》詩:“ 王粲 淒涼仍去國, 杜陵 老大竟飄蓬。” 清 孫枝蔚 《同程穆倩訪周元亮司農》詩:“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無詩。”參見“ 杜陵野老 ”。
歐陽光祖名句,贈篆書吳全仲古風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